首页> 中文学位 >四种不同食性鱼类消化道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6h】

四种不同食性鱼类消化道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版说明

声明

1前言

1.1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消化道形态学研究

1.2.2消化道的组织学研究

1.2.3消化道的组织化学研究

1.3四种鱼的研究概况

1.3.1驼背鲈

1.3.2平鲷

1.3.3卵形鲳鲹

1.3.4黄斑蓝子鱼

2材料和方法

2.1材料

2.1.1材料来源

2.1.2材料处理

2.1.3溶液配制

2.1.4主要仪器

2.2方法

2.2.1连续石蜡切片

2.2.2H.E染色

2.2.3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

3结果

3.1四种鱼消化系统外部形态

3.2四种鱼消化道组织学特点

3.2.1食道

3.2.2胃

3.2.3前肠

3.2.4中肠

3.2.5后肠

3.2.6幽门盲囊

3.3消化道组织化学研究:

3.3.1食道中粘液细胞类型及分布密度

3.3.2胃中粘液细胞类型及分布密度

3.3.3前肠中粘液细胞类型及分布密度

3.3.4中肠中粘液细胞类型及分布密度

3.3.5后肠中粘液细胞类型及分布密度

3.3.6幽门盲囊中粘液细胞类型及分布密度

4结论和讨论

4.1鱼类消化道形态与食性的关系

4.2消化道组织学结构与食性的关系

4.3粘液细胞与杯状细胞关系及其与食性的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研究运用常规解剖、光镜、组织化学技术,对驼背鲈、平鲷、卵形鲳鲹、黄斑蓝子鱼四种不同食性鱼类消化道的大体形态、组织学、组织化学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如下:1.消化道形态驼背鲈口咽腔宽阔,上、下颔及犁骨上生有许多细尖齿,有发达的上、下咽骨齿,鳃耙齿甚短,粗糙。胃发达,卜型,胃壁甚厚。幽门盲囊10-13个,肠长比为1.3。平鲷口咽腔宽大,分布有颌齿、咽骨齿、咽鳃骨齿等。上颌齿和下颌齿发达,分为门齿和臼齿。鳃耙上还分布有成簇棘状细齿。食道短粗,胃“卜”形。幽门盲囊8-10条,肠长比为0.48。卵形鲳鲹口咽腔较小,上下唇有许多绒毛状突起。上下颌无齿。鳃耙内侧具有绒毛状细齿。口咽腔具有多种类型齿,如:上咽骨齿,下咽骨齿,鳃骨齿等。食道短粗,胃“U”形,盲囊部明显。幽门盲囊细长,25-35条,肠长比为0.61。黄斑蓝子鱼口小,口咽腔不宽阔。上颌具细长、尖锐齿,下颌齿短,排列更密。犁骨、腭骨和舌上无齿。上咽骨齿细长,柔软。鳃耙齿分又,非骨质,较柔软。食道细长,胃部稍膨大,“V”字型,幽门盲囊5-6条,肠长比为2.73。2.消化道组织学结构消化道基本组织学结构一致,由内向外分为4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驼背鲈、平鲷、卵形鲳鲹食道内表面分布有许多宽大的粘膜褶,黄斑蓝子鱼粘膜褶相对细长,数量少。驼背鲈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夹有少量开口的杯状细胞;平鲷、卵形鲳鲹、黄斑蓝子鱼的粘膜上皮为多层细胞结构,表层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下多层细胞排列不规则。黄斑蓝子鱼单层柱状上皮下存在胞质呈蓝色的杯状细胞,具有团状腺体结构。四种鱼固有膜与粘膜下层之间分界均不明显,黄斑蓝子鱼的粘膜下层有许多纵行的平滑肌纤维束。肌层为横纹肌,内层环肌,外层纵肌。浆膜层均较薄,由间皮细胞和结缔组织构成,易脱落。贲门部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凹陷形成胃小凹。胃腺发达,为管状腺体,开口于胃小凹,走向与胃粘膜表面垂直。从横切面来看,每个腺管管壁的腺细胞数量驼背鲈最多,平鲷其次,黄斑蓝子鱼最少。胃盲囊结构与贲门相似,肌层厚。驼背鲈、平鲷和卵形鲳鲹幽门部胃小凹数量减少,有胃底腺分布。黄斑蓝予鱼幽门粘膜褶高度降低,褶皱上开始出现类似肠绒毛结构。前肠均分布有许多长条形粘膜褶,空泡状杯状细胞丰富,杯状细胞密度驼背鲈>平鲷>卵形鲳鲹>黄斑蓝子鱼。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可见乳糜管,毛细血管等。肌层内环外纵,浆膜层薄。中肠基本组织结构同前肠,纹状缘变薄。驼背鲈、平鲷和卵形鲳鲹的中肠粘膜向腔面伸出长条粘膜褶数量均少于前肠,黄斑蓝子鱼中肠与前肠褶皱数接近。后肠组织结构与中肠基本相似,各层厚度变化不大。驼背鲈和卵形鲳鲹长条粘膜褶数量较中肠减少,变短;平鲷长条状粘膜褶较前肠和中肠的更细长,分支减少。黄斑蓝子鱼粘膜褶形状和数量变化不大。幽门盲囊粘膜向盲囊腔突起,形成大量粘膜褶,底部连接成网状,平鲷和卵形鲳鲹幽门盲囊粘膜褶密集,数量极多,几乎充满整个内腔,粘膜褶之间的界限分辨不清。平鲷空泡状杯状细胞最多。卵形鲳鲹杯状细胞较少。3.消化道组织化学结构根据AB-PAS染色结果可将消化道粘液细胞分为网型:I型为红色,含有PAS阳性的中性粘多糖:II型为蓝色,含有AB阳性的酸性粘多糖;III型为紫红色,主要含有PAS阳性的中性粘多糖,同时含有少量AB阳性的酸性粘多糖;IV型为蓝紫色,主要含有AB阳性的酸性粘多糖,同时含有少量PAS阳性的中性粘多糖。驼背鲈从食道到后肠均以II型粘液细胞为主,并且Il型粘液细胞占每个部位中粘液细胞总数的比率呈增长趋势。平鲷食道未发现明显着色的粘液细胞,贲门到幽门可发现粘膜上皮细胞纹状缘着红色,肠道部分以II型为主,中肠和后肠中II型粘液细胞占粘液细胞总数的比例最大。卵形鲳鲹在食道和胃中粘液细胞分布情况与平鲷的相似,肠道部分与其它三种鱼差别较大。前肠、幽门盲囊以III型为主,后肠主要是II型。黄斑蓝子鱼食道II型和III型为主,胃部、肠道和幽门盲囊主要以II型和IV型为主,后肠中II型>III型>IV型,其中中肠和后肠II型占总粘液细胞的比率最大。结论:驼背鲈虽然肠长比大于1,但其消化道形态组织结构具典型肉食性鱼类结构特征;消化道中粘液细胞密度大,消化吸收功能全面。平鲷和卵形鲳鲹消化道形态组织结构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平鲷具有杂食偏肉食性鱼类特征。从各组织学参数来比较卵形鲳鲹消化能力稍弱于平鲷。卵形鲳鲹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种类和分布规律与驼背鲈和平鲷相差大,规律性不强。黄斑蓝子鱼消化道形态组织结构具典型植食性鱼类结构特征,从组织结构上判断黄斑蓝子鱼食道也具有消化能力。未发现不同粘液细胞的密度分布规律与食性之间的明确关系,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