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超声造影剂—全氟丙烷脂质微泡的制备与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
【6h】

新型超声造影剂—全氟丙烷脂质微泡的制备与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 言

第一章全氟丙烷脂质微泡的制备研究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结论

第二章全氟丙烷脂质微泡的质量分析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结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英文缩写一鉴表

附录2:脂质微泡库尔特计数结果

附录3:综述 超声成像与超声造影剂

成 果

致 谢

第一军医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背景:超声造影剂(UCA)是一类能够通过增强目的组织或组织液与其周围的组织或组织液的声学对比度,从而显著增强医学超声检测信号的诊断药剂,这样可使得一些不能显影或显影不佳的器官和部位的成像效果得到改善。同时,随着利用超声造影剂对心肌微血管功能、炎症的诊断,载药微泡和携带基因微泡等研究的开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超声造影剂在疾病诊断和治疗领域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微泡超声造影剂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随着不断深入的研究发现,微泡超声造影剂在超声作用下可发生非线性谐振,导致微泡破裂并辐射出能量,在这过程中,能把微泡内包裹(携带)的药物或基因传输到组织中特定的位置。这种作用机制提示人们可以利用微泡来作为靶向治疗的工具。因此,寻找合适的能促进药物或基因携带、传输、表达的第三代微泡造影剂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 研究发现脂质微泡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高效的基因传输效果及柔韧易于表面构建的外壳,使它可能成为最有希望的靶向治疗载体之一。目前国外已有多家公司研制成功脂质微泡,国内仅有一家单位的实验报道。国内超声造影剂的研究以我科为先导,先后开发出“东冠注射液”、“全氟显”等白蛋白外壳的超声造影剂,其声学活性在许多方面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因此,我们有必要也有能力研制出新一代脂质微泡,为超声造影剂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物质基础。 目的:探索制备稳定、有效、安全的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工艺处方,开发新一代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探索对新型脂质超声造影剂的质量进行控制的分析方法,并对制备的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的性质进行研究。 结论: 1.用混合磷脂和全氟丙烷气体作基本原料经高剪切分散处理直接水合磷脂可以制备出直径小于5μm、浓度大于1.0×109个/ml、稳定性较好的全氟丙烷脂质微泡。 2.在处方中分别加入DPPS和DSPE-mPEG对微泡浓度、粒径等性质没有显著影响,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制备出靶向性微泡。DPPC的浓度和搅拌速度可能是制备稳定、有效、安全的脂质微泡的主要影响因素。 3.可以使用库尔特颗粒分析仪对制备的脂质微泡的浓度(含量)和粒径进行测定,这将对脂质微泡的质量控制起到关键作用。 4.低温保存有利于脂质微泡稳定。 5.制备的脂质微泡在体外具有较好的耐压能力,提示其在人体血管内应用后将保持合适的稳定性,达到较好的造影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