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面孔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时空模式分析:Ⅰ.表情效应与方位效应;Ⅱ.与抑郁症患者的比较
【6h】

面孔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时空模式分析:Ⅰ.表情效应与方位效应;Ⅱ.与抑郁症患者的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面孔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时空模式分析:表情效应与方位效应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面孔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时空模式分析:与抑郁症患者的比较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缩略语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附录

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

抑郁自评量表(SDS)

致谢

南方医科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神经心理研究发现面孔失认症患者不能通过面孔辨别熟人,但仍保留识别面部表情的能力,这提示面孔身份和表情加工过程的分离。Yin等报告倒立效应,即倒立面孔识别的正确率下降与反应时间延长。Bruce和Young提出了身份与表情等面孔信息并行加工的认知模型。利用单细胞记录发现恒河猴颞下回及颞上沟的皮质细胞对面孔有特异性的反应;功能神经影像学方法显示面孔身份加工部位位于梭状回(右侧为主)。Haxby提出面孔加工的神经网络模型包含核心系统和扩展系统,分别参与视觉结构分析和空间注意、情绪、身份、命名等,其中表情加工涉及边缘系统等。情绪加工有关的神经结构包括眶额区、海马、扣带回以及杏仁体等。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反应。采用不同表情的面孔图片诱发情绪是常用的研究范式。事件相关电位可提供高分辨时间信息。在面孔识别的ERP研究中,Bentin等首先报告在枕颞部的一个潜伏期约为170ms的负成分与面孔身份识别有关,反映了Bruce-Young模型的早期结构编码阶段,N170与面孔熟悉度、性别、年龄和种族等信息加工无关。利用深部电极在癫痫病人枕颞部的腹侧也记录到面孔识别相关的N200成分。倒立面孔可导致N170潜伏期延长、波幅增大。面孔加工的ERP研究大多考察N170与N200的潜伏期、波幅的改变,没有涉及其它脑区和时段的ERP成分变化。抑郁症认知过程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存在负性偏差的归因方式、自我图式、自动思维和消极的应付方式等异常认知过程。神经心理学、生物学、神经影像学、功能性影像学等研究发现抑郁症有区别于正常人的明显证据。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听觉P3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内源成分的N2、P3潜伏期及波幅的改变提示抑郁患者存在着较高水平的认知功能异常,与注意、选择相关的外源成分N1、P2的潜伏期延长提示抑郁患者除了有较高水平的认知功能异常外,还有警觉、选择、注意的障碍。在抑郁症临床分型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关系研究中发现P3潜伏期与患者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有关,精神病性抑郁组的P3波幅显著较低。与没有自杀企图的抑郁患者相比,有自杀企图的抑郁患者的P2、P3及CNV的波幅显著减小,P3的波幅与自杀危险及无助呈负相关。抑郁患者典型组P3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而非典型抑郁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区别;单相与双相抑郁组间P3潜伏期无显著差别。ERP异常可能是由抑郁的特异性症状所引起,而不是由抑郁的严重程度引起。研究也提示抑郁患者在脑半球优势性方面有异常以及支持躯体快感缺乏的抑郁患者的大脑右侧(调节着复杂调音信息的处理)可能有异常。以往研究多局限于少数ERP成分的分析,对于抑郁症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许多学者都只是观察听觉刺激相关的ERP成分来探讨抑郁症患者的神经生理机制。本研究探讨面孔加工表情以及方位因素所诱发的ERP时空模式特点,进一步比较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对情绪面孔加工的差异。 结论:面孔加工的表情和方位效应涉及广泛的脑区,是一个动态演化过程。比较抑郁症组和对照组的“情绪波”可以看出两者的差异明显,总体印象是左侧脑区的差异更突出。提示抑郁症患者的情绪面孔识别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表现异常。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