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镫骨切除术对豚鼠听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6h】

镫骨切除术对豚鼠听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豚鼠镫骨切除术模型的建立

第二章镫骨切除术对豚骨听力的影响

第三章足板小孔开窗与镫骨全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照片

缩略词表

综述 小孔开窗、不同直径人工镫骨植入术治疗耳硬化症的现状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第一军医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和论文统计学审稿证明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镫骨切除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于耳硬化症引起的传导性聋治疗,国内外许多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结果均显示镫骨足板全切术在治疗耳硬化症后可出现高频听力损失,而小窗活塞型人工镫骨术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听力方面较其它人工镫骨术有一定的优越性。但目前尚没有完善详细的关于镫骨切除术对豚鼠听力影响的实验资料。豚鼠耳生理及解剖虽然与人类似,但尚有一些不同之处,主要是:1)豚鼠的听骨链是由锤砧复合体和镫骨组成,听骨较小、足板较薄,术中易损伤或断裂;2)镫骨与周围重要结构之间的空间狭小,尤其是与面神经、水平半规管距离小。针对豚鼠的上述颞骨解剖特点,采用何种麻醉、手术及相关听力学检查方法,建立一个理想的镫骨切除术模型对于研究镫骨切除术对听力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有关文献报道,豚鼠作为耳科学常选的研究对象,由于其免疫力低下、进行手术或听力检查不配合,发生麻醉意外死亡、术后感染及手术并发症等实验干扰因素的几率增加,从而影响实验研究的顺利完成。因此,首先探讨最适的麻醉剂剂量及浓度、最佳的手术方式及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应对措施是必要的。对术前具备正常听力的豚鼠进行镫骨切除术研究,其术后听力必然较术前有所下降,这不同于临床资料的分析结果,而通过分析豚鼠术后听力的改变,探讨其影响因素,可为进一步比较不同术式的镫骨切除术对豚鼠听力影响的实验研究提供基本依据。有文献报道,镫骨切除术后的豚鼠听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仅简单提供了听阈指标方面的改变。本实验旨在通过ABR测试方法,记录包括反应阈在内的各种指标,为镫骨切除术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更详尽的听力资料,同时建立一个较完善的动物实验模型。 [研究目的] 研究镫骨切除术对豚鼠听功能及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建立镫骨切除术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及对听功能改变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进行镫骨足板全切与足板不同直径开窗对豚鼠听力影响的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同时,回顾性分析临床耳硬化症资料,比较镫骨切除术不同术式间的疗效差异,为动物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材料方法] (一)实验对象动物实验研究:健康杂色豚鼠,体质量为300-400g,雌雄不限,耳廓反射灵敏,鼓膜完整、标志清楚(二级、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临床实验研究:选择1993年至2004年期间由三位高级耳科医师进行镫骨全切除术和足板小孔开窗术治疗的耳硬化症病人73例(82耳),排除由其他术式失败、作为二次手术的病例3例、采用皮质骨重建听骨链的病例5例、术中发现听骨畸形2例、发生镫井喷1例,选定73耳。 (二)实验方法 1豚鼠镫骨切除术模型的建立 1.1不同剂量、浓度戊巴比妥钠对豚鼠麻醉效果的比较16只(32耳)豚鼠按随机数字法完全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8耳),分别按3%戊巴比妥钠(40mg/Kg)、3%戊巴比妥钠(30mg/Kg)、1%戊巴比妥钠(40mg/Kg)、1%戊巴比妥钠(30mg/Kg)麻醉剂量分为1、2、3、4组。实验前8h豚鼠禁食、禁水,重复进行3次麻醉,时间间隔为24h,将随机分组后的豚鼠分别给予相应的麻醉剂量,采用腹腔注射麻醉,于每次麻醉后进行ABR测试。观察指标:1)麻醉指标:体质量、诱导时间、维持时间、麻醉前及维持期呼吸频率,2)听力指标:双耳ABR反应阈、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3)记录每次麻醉后各组豚鼠死亡例数。 1.2豚鼠鼓室解剖研究选定5只(10耳)豚鼠。予1%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行耳后切口,分离皮下、颞肌,充分暴露颞骨,逐层解剖、测量各指标并照相。测量后处死豚鼠,取出颞骨,测量离体镫骨各指标。测量指标:1)活体指标:砧镫关节与面神经管前缘、砧镫关节与圆窗龛上缘、镫骨头下缘与锥隆起、面神经管前缘与圆窗龛上缘、前庭窗下缘与圆窗上缘、面神经管上缘与水平半规管下缘之间的垂直距离;2)离体听骨指标:镫骨高度(镫骨头上缘与足板间的距离)、足板边缘及中央部厚度、足板长径及短径。 1.3豚鼠镫骨切除术的模型建立5只(10耳)豚鼠随机编号,左耳作为手术耳,右耳为空白对照耳。1%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注射豚鼠麻醉后,耳后切口,分离皮下、颞肌,充分暴露颞骨,听泡入路,切断面神经,暴露砧镫关节、镫骨足板和卵圆窗,取出镫骨,颞肌筋膜封闭卵圆窗,植入自制Teflon小柱作为人工镫骨。观察指标:1)术中豚鼠麻醉状态;2)手术时间;3)电钻使用总时间;4)术后眩晕发生率;5)术后死亡例数:观察、记录术后3天内各组豚鼠死亡例数;6)眼部感染情况。 2镫骨切除术对豚鼠听力的影响按随机数字法将24只(48耳)豚鼠分为两组、每组12只。选定左耳为手术耳,分别进行暴露砧镫关节手术(1组),镫骨切除、人工镫骨植入术(2组),每组豚鼠分别依次编号;进行ABR测试;分别于术后1小时、术后1天各组中随机抽出4只豚鼠,在ABR测试结束后断头处死,取出左侧颞骨,其中,2耳行耳蜗中轴切片,2耳行扫描电镜检查。观察指标:1)听力指标:ABR反应阈(以波Ⅱ为判断指标)、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2)耳蜗中轴切片指标:观察耳蜗螺旋管内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形态及数量;3)耳蜗扫描电镜指标:观察耳蜗毛细胞、支持细胞形态。 3足板小孔开窗与镫骨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将患耳按术式分为两组:镫骨全切除术组(TF组)43耳,足板小孔开窗术组(SF组)30耳。分析指标:1)言语平均纯音听阈(言语PTA);2)1000、2000和4000Hz的均值作为高频平均纯音听阈(高频PTA);3)术后听力损失(SNHL);4)术后气骨导差分布;5)术后眩晕反应。 (三)统计学处理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独立样本t-test,各组内均数比较用配对t-test,;多组间均数比较用oneway-ANOVA,多重比较:方差齐性用LSD法,方差不齐用Dunnett'sT3;两组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分析用非参数的秩和检验(Mann-WhitneyTest);不同时间重复测量指标比较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不同时间各组均数比较用完全随机设计的22析因设计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为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论] 1.对豚鼠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30mg/Kg)可以达到较理想的麻醉效果,而且可以重复麻醉至少三次,均不影响作为实验评价指标的ABR测试结果。因此,对进行镫骨切除术对豚鼠听力影响的实验研究而言,1%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注射麻醉豚鼠是最佳的剂量。 2.豚鼠具有与人耳类似的鼓室结构,打开听泡即可暴露砧镫关节、镫骨足板,磨除面神经管可充分暴露镫骨足板及卵圆窗;听骨小,镫骨与周围重要结构之间的空间狭小,在进行镫骨切除术时必须谨慎操作,选择更精细的显微器械。 3.用1%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注射麻醉豚鼠,采取耳后切口听泡入路、Teflon小柱(长1.4mm、直经0.5mm)作为人工镫骨、颞肌筋膜封闭卵圆窗、磨除面神经管同时切断面神经,控制使用电钻时间不超过60分钟、间断短时操作,术中谨慎操作,避免损伤半规管、圆窗,对术侧眼予眼睑缝合术,术后常规使用氯霉素预防感染,即可建立一个理想的镫骨切除术豚鼠模型。 4.镫骨切除术可引起豚鼠听力的轻度损失,对耳蜗功能的影响小。引起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在于:1、切除了镫骨、以人工镫骨替代,改变了原有的声音传导功能;2、前庭窗开放,使一部分外淋巴丢失,影响了声波液体传导机制、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外毛细胞的生理环境。 5.镫骨全切除术与足板小孔开窗术在治疗耳硬化症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均可明显改善术后听力,但后者在改善高频听力及减少术后高频听力损失、眩晕等方面仍有明显的优势,且结合激光等技术可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最大程度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此外,术者的经验及手术技巧仍是至关重要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