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西红火蚁发生规律及生防天敌资源的初步研究
【6h】

广西红火蚁发生规律及生防天敌资源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红火蚁在我国发生的条件

1.2红火蚁的分类地位及形态特征

1.2.1分类地位及近缘种

1.2.2该属的形态特征

1.3红火蚁生物学特性

1.4红火蚁的危害

1.4.1对农业产生的危害

1.4.2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4.3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5发生分布预测

1.6红火蚁的防治方法

1.6.1我国目前采用的防治措施

1.6.2国外防治方法

1.7国外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1.7.1寄生性蚤蝇

1.7.2捻翅目昆虫

1.7.3蚁小蜂

1.7.4致病性微生物

1.8研究目的和意义

1.9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广西北流市红火蚁发生情况调查

2.1广西北流市基本自然条件和红火蚁发生情况

2.2北流市红火蚁发生与本地物种的关系

2.2.1.红火蚁的分布与植被的关系

2.2.2红火蚁发生对本地物种的影响

2.2.3红火蚁与同翅目昆虫的关系

2.2.4北流市红火蚁与本地蚂蚁的分布比较

2.2.5不同蚂蚁种类与红火蚁对食物的竞争力

第三章红火蚁的人工饲养方法研究

3.1材料与方法

3.1.1试验材料

3.1.2试验方法

3.2结果和分析

3.2.1人工蚁巢的形成

3.2.2人工蚁巢中红火蚁幼虫发育情况

3.2.3人工饲养红火蚁对药剂敏感性测定

3.3结论和讨论

第四章红火蚁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4.1材料与方法

4.1.1发生地红火蚁社会型的确定

4.1.2婚飞扩散习性观察

4.1.3红火蚁构巢行为观察

4.1.4红火蚁日活动规律调查

4.1.5红火蚁对不同食物的喜好性室内试验

4.1.6室内不同种类诱饵诱集力测定

4.1.7野外不同诱饵诱集力测定

4.1.8不同挥发性化学物质对红火蚁的趋避效果

4.1.9 DDVP药棒熏蒸蚁丘灭蚁试验

4.2结果与分析

4.2.1发生地红火蚁社会型的确定

4.2.2婚飞扩散习性观察

4.2.3红火蚁构巢行为观察

4.2.4红火蚁日活动规律调查

4.2.5红火蚁对不同食物的喜好性

4.2.6室内不同种类诱饵诱集力测定

4.2.7野外不同诱饵诱集力测定

4.2.8不同挥发性化学物质对红火蚁的趋避效果

4.2.9 DDVP药棒熏蒸蚁丘灭蚁试验

第五章有效虫生真菌的筛选

5.1材料与方法

5.1.1供试虫生真菌菌株及来源

5.1.2供试红火蚁

5.1.3孢子液的制备方法

5.1.4不同虫生真菌对红火蚁的致病性测定

5.1.5室内真菌感染传播试验

5.1.6野外菌饵防治红火蚁试验

5.1.7野外喷洒菌液防治红火蚁试验

5.1.8温度对白僵菌佳木斯菌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5.1.9环境条件对白僵菌佳木斯菌株孢子萌发的影响

5.2结果与分析

5.2.1不同虫生真菌菌株对红火蚁的致病力

5.2.2室内真菌感染传播试验

5.2.3野外撒施菌饵防治红火蚁试验

5.2.4野外喷施孢子液防治红火蚁试验

5.2.5温度对白僵菌佳木斯菌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5.2.6不同温度对白僵菌佳木斯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5.2.7白僵菌佳木斯菌株分生孢子耐热性

5.2.8紫外光对白僵菌佳木斯菌株孢子萌发的影响

5.3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红火蚁寄生性天敌调查与初步研究

6.1材料与方法

6.1.1寄生螨形态特征观察及种类鉴定

6.1.2蚁巢薄口螨对红火蚁工蚁个体生活力的影响

6.1.3蚁巢薄口螨在红火蚁群体中的传播及对蚁群取食的影响

6.1.4微孢子虫的调查方法

6.1.5微孢子虫形态特征观察

6.2结果和分析

6.2.1寄生螨的形态特征及寄生部位

6.2.2蚁巢薄口螨寄生对红火蚁工蚁个体的影响

6.2.3蚁巢薄口螨在红火蚁群体中的传播及对蚁群取食的影响

6.2.4广西陆川、北流红火蚁发生区微孢子虫发生情况调查

6.2.5红火蚁微孢子虫形态特征

第七章结论与讨论

7.1结论

7.2创新点

7.3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2005年在我国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相继发现红火蚁危害,由于该虫属于新传入我国的入侵性外来有害生物,对其了解甚少。自2005年9月开始至2006年12月,作者深入到广西北流市红火蚁发生区开展了对红火蚁的调查与研究工作,通过田间调查、室内饲养、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广西北流红火蚁发生情况、红火蚁基本生物学特性、人工饲养方法,对有效虫生真菌进行了筛选和红火蚁自然天敌调查。现将主要结果总结如下。 通过实地详细调查和试验,掌握了北流发生区红火蚁的基本情况和发生特点,分析了红火蚁的发生与本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植被覆盖程度和土壤对红火蚁分布的影响,调查了本地蚂蚁种类和分布,比较了红火蚁和本地蚂蚁之间对食物的竞争能力。 对红火蚁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发生的红火蚁社会型为多蚁后型,明确了其筑巢、婚飞、日活动规律、取食习性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 以石膏和沙子为主要材料,建立了红火蚁人工蚁巢。结果表明,经过1个月的人工饲养,红火蚁能够在这两种人工蚁巢中存活、发育,以及产生有翅性蚁,其死亡率为17%~19%,与自然蚁巢相比无显著差异。同时人工饲养蚁对毒死蜱的敏感性与自然蚁也无显著差异。种群数量随饲养周期的增加而不断增长,可以为红火蚁研究提供大量均一的试虫。 利用室内生测技术,对8种虫生真菌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效果最好的是白僵菌佳木斯菌株,当以孢子浓度为108个/ml接种处理时,对红火蚁校正致死率为76.9%。LT50为4.71天。为进一步了解该菌株的特点,对其生物学特性做了研究,明确了其生长和孢子萌发的适宜环境条件。对白僵菌佳木斯菌株和绿僵菌LA菌株做了初步的田间应用研究。探讨了虫生真菌在防治红火蚁应用中的限制因子,为进一步有效利用真菌进行红火蚁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依据。 调查了广西红火蚁发生区潜在的天敌资源。发现蚁巢薄口螨[Histrostmaformicrum(Vitzthum)]对红火蚁工蚁具有很强的寄生能力,并对蚁群的发展有制约作用。本文介绍了该螨的外部形态和寄生红火蚁后对红火蚁个体和群体的影响,为以后的红火蚁防治工作提供一种天敌资源。另外,在广西红火蚁区,通过对不同发生地点的系统采样,首次发现广西红火蚁体内有微孢子虫Thelohaniasp.寄生,初步对该种微孢子虫的分布和感染情况做了调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