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早熟油菜生育特性、器官形成和内源激素变化对播期的响应
【6h】

早熟油菜生育特性、器官形成和内源激素变化对播期的响应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引言

1.1 早熟品种生长发育特性

1.2 油莱播期研究概况

1.2.1 播期对油莱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1.2.2 播期对油莱产量的研究进展

1.2.3 播期对油菜品质的研究进展

1.3 高等植物早熟性研究现状与进展

1.4 油菜内源激素研究现状与进展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播期对早熟油菜生育特性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油菜生长发育进程

2.3.2 油菜花芽分化进程

2.3.3 温度与不同时期花芽分化、现蕾及抽薹关系

2.4 讨论

2.4.1 油菜生育期与早熟的关系

2.4.2 温度与早熟品种不同时期花芽分化、现蕾及抽薹关系

第三章 播期对早熟油菜器官形成规律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试验设计

3.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油菜株高动态调查

3.3.2 油菜叶片动态调查

3.3.3 不同播期油菜花器官数量增长规律

3.3.4 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调查

3.4 讨论

3.4.1 早熟油菜营养器官动态积累

3.4.2 早熟油菜花器官数量变化规律

3.4.3 早熟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调查

第四章 早熟油菜苗期叶片内源激素的变化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试验设计

4.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2.4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苗后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4.3.2 苗后期内源激素比例的变化

4.4 讨论

4.4.1 苗后期内源激素的变化与花芽分化

4.4.2 苗后期激素间的平衡与花芽分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我国的多熟高产种植制度,如长江流域的油-稻-稻三熟制和油-稻两熟制,从根本上有别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一年一熟或三年两熟。由于前后接茬紧,生产上需要早熟油菜,以缓解油菜和水稻的季节矛盾;另一方面,南方4-5月份迅速上升的高温天气易造成油菜高温逼熟,使油菜籽粒千粒重和含油量降低。早熟油菜品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与双季稻的季节矛盾、避开高温逼熟的危害,同时通过优化栽培管理措施易塑造矮秆、抗倒和少分枝等适合机械收获的株型和群体。目前对油菜早熟性的研究多侧重于早熟性遗传及早熟品种育种等方面,而对油菜早熟的生理生化特性、结实器官形成机理和产量潜力等的研究很少。因此,探明影响油菜早熟的机理,提出有效调控措施,形成配套的早熟高产栽培技术,对指导早熟油菜育种和高产高效栽培实践意义重大。本研究以早熟品种1358为试验材料,中熟品种中双11号和晚熟品种浙双8号作为对照,研究早熟油菜生育期进程、营养器官动态变化、花器官数量增长规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变化和苗后期内源激素变化对播期的响应,主要结果如下:
  1生育期:3个不同熟性油菜品种的生育期记载结果表明,早熟油菜比中、晚熟油菜生育期短,其中各播期早熟品种的苗期均短于中、晚熟品种,花期和角果期均长于中、晚熟品种。各品种全生育期均随播期的推迟而缩短,其中早熟品种苗期延长,花期和蕾薹期缩短,其现蕾和抽薹、初花和盛花时间受播期影响大,均随播期的推迟而延迟。
  因此,建议在生产实践中,早熟品种1358应在10月中旬播种,从而避免因早花而减产,而中、晚熟品种应适时早播以形成较高的营养体。
  2花芽分化时间:早熟品种各播期花芽分化明显早于中、晚熟品种,花芽分化时间比中、晚熟品种短,播期推迟早熟品种的花芽分化时间延长。早熟品种各播期花芽分化、现蕾和抽薹需要的活动积温低于中、晚熟品种,感温性弱于中晚熟品种,因此早熟品种开花早,冬前长势远强于中、晚熟品种。中、晚熟品种及早熟品种迟播受到12月17日至2月20日这段低温期的影响较大,使得抽薹时间明显延长,从而避免早花现象的产生。
  3营养器官:早熟品种茎干和叶片等营养器官的发育比中、晚熟品种快,但过早开花导致早熟油菜营养器官的物质积累较低,各播期早熟品种的株高、总叶片数、最高叶鲜重和最大叶面积一般均低于中、晚熟。播期推迟,早熟品种总叶片数增加,但最高叶鲜重和最大叶面积均降低,且早熟品种的株高迅速增长期、最高叶鲜重和最大叶面积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逐渐后移,表明迟播可使早熟品种叶片营养物质积累量减少且发育延迟。
  4花器官数量:在9月中下旬播种的早熟品种开花早,开花期长,且第一播期早熟品种花器官数显著低于第二播期并显著低于同播期中、晚熟品种;10月中旬播种的早熟品种开花时间推迟,开花期明显缩短,花器官数量期降低但不显著。过早播种由于开花期温度过低导致早熟品种花器官发育较慢且数量明显偏低,迟播可使早熟品种初花期躲过冬前低温期,从而有利于花器官的发育。
  5产量构成因素:早熟品种产量及角果粒数一般低于中、晚熟品种,但千粒重高于中、晚熟品种,9月中下旬播种的主茎及分枝角果数均低于中、晚熟品种,10月中旬播种的则高于中晚熟品种。早熟品种适当迟播可以使产量、主茎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增加,但分枝角果数和千粒重降低。
  6内源激素:早熟品种各播期在苗后期叶片GA3和ZR平均含量显著高于中、晚熟品种,而ABA和IAA平均含量显著低于中、晚熟品种;迟播使早熟品种苗后期GA3和ZR平均含量降低,并使ABA和IAA平均含量升高。早熟品种各播期GA3含量在花芽分化中期出现峰值,且9月中下旬播种的GA3含量在整个苗后期均较高;ZR含量在花芽分化前期和后期均出现峰值;ABA和IAA含量在花芽分化前期较低,花芽分化后期到达峰值。对内源激素比例变化研究表明,早熟品种各播期苗后期GA3/ABA、ZR/IAA基本高于中、晚熟品种,IAA/ABA基本低于中、晚熟品种;早熟品种各播期花芽分化前期GA3/ABA较高,ZR/IAA出现峰值,花芽分化后期GA3/ABA较低,ZR/GA3出现峰值,IAA/ABA基本稳定在较低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