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麦胚乳ADP--葡萄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TαBT1的遗传效应和育种选择研究
【6h】

小麦胚乳ADP--葡萄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TαBT1的遗传效应和育种选择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我国小麦产量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单产的提高,其中千粒重(Thousand kernel weight,TKW)对产量的贡献位于三要素之首。小麦籽粒中65-70%为淀粉,淀粉合成可显著影响小麦TKW和产量。ADP-葡萄糖转运蛋白(BT1)介导的底物ADP-葡萄糖的跨膜转运是淀粉合成途径的重要限速步骤。本研究通过干扰小麦BT1基因的表达及标记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对TaBT1基因进行遗传效应分析;同时通过扫描来自全球六大小麦主产区的1305份育成品种以研究TaBT1在全球小麦育种过程的选择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克隆获得TaBT1的三个同源基因,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将其定位在染色体6A、6B和6D上。该基因主要在幼穗和发育的籽粒中表达,且花后10天籽粒中的表达量达到高峰。三个同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其中A基因组相对表达量最高,D组次之,B组最低。 2.花后10天时,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转基因小麦三个代表性阳性株系的表达量分别下降20.8%、50.3%和69.5%;淀粉粒的组成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相同视野范围内,A型/B型淀粉粒比值降低。成熟后籽粒变小,三个株系的籽粒TKW分别极显著降低15.7%、31.1%和47.3%。籽粒大小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粒长分别降低0.7%、4.5%和5.6%;粒宽分别降低8.1%、13.2%和23.3%;粒厚分别降低10.1%、15.4%和17.1%;以上表明TaBT1可显著影响小麦淀粉合成及TKW。 3.利用36份普通小麦材料对TaBT1进行重测序,序列分析发现六倍体小麦中TaBT1-6A和TaBT1-6D均不存在多态性,仅在TaBT1-6B编码区及调控区检测到24处等位变异,形成三种单倍型TaBT1-6B-Hap1、TaBT1-6B-Hap2和TaBT1-6B-Hap3(以下简称为Hap1、Hap2和Hap3);根据变异位点开发了两个分子标记CAPS-1664和InDel-2029,以区分三种单倍型;标记与表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Hap1和Hap2为与高TKW相关联的优异单倍型。 4.利用导入系验证单倍型表型效应,表明单倍型为Hap1的后代个体平均TKW为50.6g,较单倍型为Hap3的后代个体高出10.5%,两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TaBT1-6B在不同单倍型材料中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Hap1型品种的平均相对表达量最高,分别为Hap2和Hap3的1.6倍和4.3倍(P<0.01);β-葡萄糖苷酸酶活性分析发现Hap1型启动子的驱动活性最高,分别为Hap2和Hap3的1.5倍和3.1倍(P<0.01)。表明启动子区的变异可能引起基因表达的变化,进而造成单倍型之间的千粒重差异,且优异单倍型Hap1和Hap2型具有相对高的启动子活性。 5.由我国地方种到育成品种,优异单倍型Hap1和Hap2受到强烈的人工正向选择;随着育种年代的推进,两种单倍型频率逐渐升高;全球六大小麦主产区中Hap1和Hap2的高频率分布表明对高TKW的选择是全球性的。 6.对普通小麦二倍体祖先种乌拉尔图(AA)、粗山羊草(DD)和四倍体祖先种的BT1进行序列分析,发现在多倍化过程中BT1-6B的核苷酸多态性呈现出显著下降(πDI/πTE=7.18,P<0.05),以ATG上游1kb以内的启动子区降幅较为明显。对四倍体的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BT1-6B从栽培二粒到硬粒小麦的选择效应(πDM/πDR=11.9)强于由野生二粒到栽培二粒的驯化效应(πDI/πDM=1.3)。另外六倍体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化表明育种过程也会导致BT1-6B多态性的下降。 7.中国小麦育成品种中ADP-葡萄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TaBT1-6B与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编码基因(TaAGP)的优异单倍型具有一定的加性效应,优异单倍型数目越多,平均TKW越高。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催化生成ADP-葡萄糖的过程或TaBT1蛋白介导的ADP-葡萄糖的跨膜转运过程减弱均会影响淀粉合成,进而影响TKW。 8.本研究证实TaBT1对TKW具有很强的遗传效应,开发的两个功能标记可用于标记辅助选择(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MAS)育种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