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闪电特征的宽带干涉仪观测研究
【6h】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闪电特征的宽带干涉仪观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实验仪器及研究方法介绍

第三章云闪放电特征分析

第四章负地闪观测结果分析

第五章正地闪观测结果分析

第六章结论和展望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2、2003年夏季在我国青藏高原那曲地区的雷暴及闪电的试验观测中,利用宽带干涉仪以及快、慢电场变化仪等设备得到大量闪电资料。本文对高原云闪和地闪的放电过程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果: 雷暴过境时地面电场为正值的情况下,云闪放电多发生在中部负电荷区和下部正电荷区之间,上部正电荷区一般不参与放电;虽然不同的云闪有不同的放电发展过程,但放电起始阶段具有相似的特征;云闪放电起始于中部负电荷区,在初始几十毫秒内,辐射源竖直向下发展,云内负流光向下发展速度约为1.14~1.72×105m/s;发生在正电荷区的放电过程比较复杂,正电荷区辐射点比负电荷区要多;云中K型击穿过程不仅发生在后期阶段,也发生在放电活跃阶段,使放电通道向两端发展。 对单次回击负地闪放电个例分析表明,该地闪与其他地区单次回击负地闪具有相似特征,即回击发生前,有较长时间的云内放电过程;梯级先导向地面发展过程中路径比较曲折,辐射源不仅仅发生在梯级先导通道的顶端,而是出现在具有一定长度的通道段内;梯级先导引起的回击后辐射持续时间很短,约几毫秒。但从分析中也得到该闪电具有一些不同于早期负地闪放电的特征,如在回击发生前1.4ms左右没有探测到VHF辐射,回击发生后辐射源主要出现在云中辐射区域内。 对高原单次回击正地闪放电过程的分析发现,正地闪回击前后都有较长时间的云内放电过程,云内放电发生于中部负电荷区和下部正电荷区之间。云内负流光发展速度约105m/s量级。正先导期间,有少数几个辐射源出现在起始位置附近,可能由云中的负极性击穿过程产生;由于正击穿在VHF频段辐射很弱,没有探测到向下发展的正先导。回击发生后的连续电流期间,击穿过程频繁,辐射很强,辐射源基本出现在整个闪电辐射区域内,但大部分集中在正电荷区,说明发生在正电荷区的辐射过程较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