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服务系统研究
【6h】

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服务系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小麦收获机械化比较分析

第三章跨区作业经济效益分析

第四章联合收割机总量平衡分析

第五章跨区作业路径优化研究

第六章跨区作业信息服务系统研究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展开▼

摘要

跨区作业解决了中国小地块与大机械的矛盾,延长了农业机械的作业期,扩大作业规模,使机械更好的发挥效益。我国依靠小麦跨区作业,基本实现了小麦收获的机械化。借鉴小麦跨区作业的成功经验,把跨区作业推广到其它作物的农机作业上来是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一项重要措施。跨区作业顺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的需求和有偿服务的经济回报。但是,近年来跨区作业经济效益逐年下降,机器无序流动严重扰乱了作业的秩序。鉴于此,本文以引导机器资源合理配置为目的,研究了跨区作业的内在与外在影响因素,得到联合收割机总量控制目标;通过加强跨区作业中的信息对称性,引导联合收割机有序流动,保证跨区作业顺利、健康的发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比较分析小麦收获机械化适应性因素,构建了耕地资源、劳动力、经济水平、小麦产量、联合收割机5个因素11个指标的小麦收获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用联合收割机进行小麦收获的适应性,中国小麦面积大且集中连片,对机器的适应性是小麦收获机械化的优势因素。 (2)农民的需求和有偿服务的经济回报是跨区作业顺利发展的根本原因,论文进行了跨区作业的需求分析,条件分析,经济性评价和调研结果分析,指出跨区作业在中国具有强劲的需求,联合收割机机主至少进行两站跨区作业才有合适的经济利益,约4~5年收回成本;跨区作业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是国家避免重复配置大型农业机械,节约资源的重要措施。 (3)联合收割机保有量上升是跨区作业经济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引导跨区作业的健康发展,论文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建立了跨区作业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表示,如果跨区作业的机器进行一站跨区作业,在2012年小麦播种面积与联合收割机达到供求均衡,需要本地收割机达到49.3万台,跨区收割机17.3万台;如果进行两站跨区作业,在2010年达到供求均衡,需要本地收割机达到40.4万台,跨区收割机14万台;如果进行三站跨区作业,在2007年达到供求均衡,需要本地收割机达到34.9万台,跨区收割机12.2万台。因此,联合收割机总量保持在40万台左右,进行两站跨区作业,机主才有合适的利益驱动。政府要转换农机补贴的重点方向,优化农机具资源结构,保证跨区作业顺利发展。 (4)跨区作业前规划好行走路线,作业中根据信息适时调整作业时间与地点是作业队比较现实的选择。论文分析了跨区作业路径优化的特点,建立了路径优化数据结构网络,提出了应用于跨区作业路径寻优的改进型蚁群算法,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并利用VB程序语言和Access数据库进行了小麦主产区的路径优化系统实现。 (5)跨区作业机器无序流动,是当前跨区作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论文从信息服务的角度出发,调查了跨区作业过程中需要的信息,建立了基于县级的跨区作业短信息服务系统。文章同时指出了实践应用中问题的症结:机主不是独立的行为主体与信息的不充分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