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甜玉米种子携带真菌检测及药剂处理初探
【6h】

甜玉米种子携带真菌检测及药剂处理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甜玉米种子健康及种子处理研究进展

第二章甜玉米种子携带真菌检测

第三章镰刀菌分离物的PCR鉴定及其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第四章甜玉米种子药剂处理初探

第五章总结与讨论

彩图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甜玉米是我国快速发展的一种经济作物。种子活力低,幼苗素质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甜玉米的推广种植。本研究旨在明确甜玉米种子携带真菌种类,探讨其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筛选和构建提高种子出苗的药剂处理。主要获得了以下四方面结果。 1)采用种子洗涤检测法和PDA平板法对市售7个甜玉米品种和2个普通玉米品种进行了种子携带真菌检测,同时以滤纸卷法对种子活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供试种子外部带菌量差异显著,主要菌群为镰刀菌属(Fusariumspp.)、青霉属(Penicilliumspp.)、曲霉属(Aspergillusspp.)、枝孢属(Cladosporiumsp.);种子内部带菌率在品种间差异显著,以甜玉米442最高,达到99.3%,普通玉米农大108最低,仅为4.4%;甜玉米种子内部寄藏优势菌群为镰刀菌属、青霉属、曲霉属、链格孢属(Alternariaspp.)、平脐蠕孢属(Bipolarisspp.)、黑孢属(Nigrosporasp.),其中甜玉米种子内部寄藏平脐蠕孢属真菌为首次报道。除甜单22外,其余6个品种的甜玉米种子内部总体带菌率和带镰刀菌率均显著高于普通玉米品种。甜玉米种子多项活力指标显著低于普通玉米种子。种子内部带镰刀菌率与种子活力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内部寄藏镰刀菌是影响甜玉米种子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设计了混合授粉试验以确认甜玉米种子是否易受真菌侵然,结果分析表明,在同一母本上收获的甜玉米种子带菌率和带镰刀菌率要显著高于普通玉米种子,证实了由于甜玉米种子基因突变导致的生理特性致使其带菌率提高。对三个超甜玉米(sh2)杂交种不同收获时期(DPP21,28,35,42)的种子寄藏真菌检测和活力检测发现,随着收获时期的推迟种子带菌率显著增加,尤其是镰刀菌属真菌;两个杂交组合的种子活力在授粉后35天达到最高,另一个组合在28天最高,而后就有所下降。建议超甜玉米种子最佳采收期为授粉后28-35天。 3)对供试七个甜玉米品种种子主要分离镰刀菌菌株进行PCR扩增,鉴定菌株为串珠镰刀(F.moniliforme)。串珠镰刀菌的接种试验表明,串珠镰刀对种子的出苗率、幼苗株高根长、鲜重都有显著抑制作用。 4)七种供试杀菌剂对串珠镰刀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表明:咪鲜胺对菌株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162μg/ml。田间试验发现:咪鲜胺浸种处理的种子出苗率最高,两个甜玉米种子的出苗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8.2%和11.7%;而咪鲜胺与缩节安混配浸种处理甜玉米种子的幼苗长势较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