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牧民过牧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内蒙一牧业村落为例
【6h】

牧民过牧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内蒙一牧业村落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相关研究回顾

2.1对基本概念的定义

2.2草地退化程度

2.3草地退化原因分析

2.4治理对策和思路

2.5相关研究

2.6文献评述

第三章研究架构

3.1研究目标

3.2研究内容

3.3研究方法

3.4研究社区介绍

第四章牧民过牧现状

4.1嘎查自有羊只数量

4.2嘎查揽入羊只数量

4.3小结

第五章牧民对过牧生态影响的认知和态度

5.1草场退化的程度、时间和表现——“近四五年严重退化,草矮了、稀了、草种少了”

5.2草场退化的原因——“干旱、过牧”

5.3对草场退化的态度——“考虑不了那么多”

5.4小结

第六章牧民过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6.1制度因素——“双权一制”实施后劳动积极性的调动

6.2经济因素——生计压力、致富愿望和市场利益的驱动

6.3社会因素——转型期缺乏对社区的认可

6.4文化因素——蒙汉养殖方式的趋同

6.5科技因素——“科技养畜好,几乎不死羊”

6.6政策因素——“交了罚款一样养”

6.7心理因素——“别人家多养,我家也不能少”

6.8小结

第七章结论和建议

7.1结论

7.2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我国北方草场的严重退化已经影响了国家生态安全。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牲畜量大大超过草场的承载能力。在内蒙,草场使用权承包到户的政策30年不变,牧民为什么依然过度放牧,不考虑草场的长远发展? 本文以内蒙一贫困、蒙古族聚居、草场退化严重的牧业嘎查为例,回顾了1983年实施“双权一制”至今20多年中牧民的放牧行为,从制度、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政策、心理等方面分析有哪些因素影响了牧民的过牧行为。研究采取以定性分析为主附以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文献、访谈、参与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资料。 20世纪80年代至今,社区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一阶段嘎查(村)羊只数量剧增,牧民严重过牧导致草场急剧退化。牧民客观地认识到过牧对草场退化的直接影响,但没有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来治理环境。主要有以下因素造成了牧民的过牧行为:牲畜分配到户后牧民养殖积极性的调动,牧民生计压力和致富愿望,羊产品市场的形成,社区生态治理能力弱化,户均草场面积差异大,草场使用权高度流转,社会转型期牧民对社区生活缺乏认可,蒙汉经营方式趋同,技术运用后自然调节生态平衡能力减弱,以草定畜、退牧还草生态政策执行中失效,从众、攀比心理下牧民盲目扩大养殖规模,牧民在生态治理方面对国家的依赖心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