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脑胶质瘤微血管特征及低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MR成像研究
【6h】

脑胶质瘤微血管特征及低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MR成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T1加权动态对比增强MR成像(DCE-MR)对脑胶质瘤微血管特征的评价及在分级诊断的中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成像与弥散加权成像在脑WHOⅡ级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附录A 中英文术语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课题资助

附录C 综述:MR动态对比增强灌注成像评价胶质瘤微血管的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T1加权动态对比增强 MR成像对脑胶质瘤微血管特征的评价及在分级诊断的中的作用
  研究目的:
  探讨T1加权动态对比增强MR成像(DCE-MRI)中的容积转运参数(Ktrans)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对脑胶质瘤微血管特征的评价及在分级诊断的中的作用。
  资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2例颅脑胶质瘤患者,其中II级肿瘤有15例, III级肿瘤有8例,IV级肿瘤有9例。每位患者在手术前均行常规MR扫描及DCE-MRI成像,经后处理软件计算获得定量参数值Ktrans和Ve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Ktrans与Ve值的差异,以及不同级别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及微血管腔直径。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Ktrans、Ve值及胶质瘤级别三者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Ktrans、Ve与微血管密度及微血管腔直径之间的关系。应用受试者特异性曲线(ROC曲线)分析获得 Ktrans、Ve鉴别不同级别胶质瘤的最佳阈值及其相应的诊断准确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研究结果:
  低级别胶质瘤的平均 Ktrans(0.026/min-1)及 Ve值(0.121)均显著低于高级别胶质瘤Ktrans和Ve值(分别为0.117/min-1和0.505)(P值均<0.01),II级与III级、II级与IV级之间Ktrans及Ve值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值均<0.01),III级与IV级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114、0.618)。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在平均微血管密度以及微血管腔直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ROC曲线显示当 Ktrans=0.054/min-1时鉴别出高级别与低级别胶质瘤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4.1%和93.3%,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941;当Ve=0.296时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2.9%和91.7%, AUC为0.937。此外,当Ktrans=0.045/min-1时鉴别II级与III级胶质瘤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7.5%和86.7%,AUC为0.883;当Ve=0.296时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7.5%和93.3%, AUC为0.925。再者,当Ktrans=0.064/min-1时鉴别II级与IV级胶质瘤,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3.3%,AUC为0.993;当Ve=0.345时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8.9%和93.3%,AUC为0.925。相关性分析显示Ktrans、Ve值均与胶质瘤级别呈强相关(r分别为0.682和0.761,P值均<0.01),Ktrans与Ve也呈强相关(r为0.696,P<0.01)。此外,Ktrans与微血管密度呈中等相关(r=0.440,P<0.05),与微血管腔直径均呈强相关(r=0.652,p<0.01);Ve与微血管腔直径呈强相关(r=0.625,p<0.01),与微血管密度呈弱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r=0.326,P=0.068)。
  结论:
  DCE-MRI中的容积转运参数(Ktrans)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通过评价微血管通透性不仅可以鉴别低级别与高级别胶质瘤,还可鉴别II级与III级、II级与IV胶质瘤,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容积转运参数Ktrans值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和微血管腔直径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此外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 Ve值与微血管腔直径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第二部分: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与弥散加权成像在脑 WHOⅡ级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研究目的:
  评价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 DSC)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 PWI)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在鉴别脑内WHO II级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瘤和少突星形细胞瘤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6例脑胶质瘤,WHO II级,包括21例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AC)、17例少突胶质瘤(oligodendroglioma, OD)和8例少突星形细胞瘤(oligoastrocytoma, OA)。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域内rCBVmax、rADC值,对肿瘤实性区域平均rCBVmax与rADC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受试者特异曲线(ROC曲线)确定AC与OD/OA鉴别诊断阈值以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判断肿瘤内rCBVmax与rADC相关性。
  研究结果:
  AC、OD及OA实质平均rCBVmax分别为1.43、3.34、2.77,OD与AC、OA与AC、AC与OD/OA之间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均<0.01),但OD与OA之间无统计学差异。AC、OD及OA实性rADC值分别为2.09、1.51、1.60,AC与OD、AC与OA、AC与OD/OA之间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但OD及OA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ROC曲线分析当rCBVmax2.15作为最佳阈值时,鉴别AC与OD/OA诊断敏感度为96.0%,特异度为81.0%,准确度为88.7%。而以rADC1.94作为最佳阈值时,鉴别 AC与 OD/OA诊断敏感度为76.2%,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81.9%。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中平均rCBVmax与rADC呈负相关(r=-0.602,P<0.01),而OD和OA组内平均 rCBVmax与 rADC均无相关性,且 OD与 OA总体肿瘤(OD/OA)平均rCBVmax与rADC亦无相关性。
  结论:
  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加权成像与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脑WHO II级OD、OA与AC间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在鉴别 OD与 OA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鉴别 AC与OD/OA方面,MR弥散加权成像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动态磁敏感对比MR灌注加权成像具有良好的诊断敏感性以及准确度。此外,低级别胶质瘤各亚型平均 rCBVmax与rADC之间的相关程度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与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