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减少实验性肥胖大鼠脂肪沉积作用的研究
【6h】

抗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减少实验性肥胖大鼠脂肪沉积作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

文献综述 抗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的制备及作用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

1.2大鼠肥胖模型的建立

1.3动物试验

1.4血样的采集和处理

1.5胴体组成的测定

1.6内脏器官的测定

1.7脂肪代谢指标的测定

1.8内分泌代谢指标的测定

1.9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大鼠肥胖模型的建立

2.2抗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对实验性肥胖大鼠采食量的影响

2.3抗脂肪细胞膜蛋白体对实验性肥胖大鼠生长性能的影响

2.4抗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对实验性肥胖大鼠胴体组成的影响

2.5抗指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对实验性肥胖大鼠内脏器官的影响

2.6抗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对实验性肥胖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

2.7抗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对实验性肥胖大鼠内分泌代谢的影响

3讨论

3.1脂肪组织的特征和发育沉积规律

3.2抗脂肪细膜蛋白抗体的特异性

3.3抗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对实验性肥胖大鼠生长性能的影响

3.4抗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对实验性肥胖大鼠胴体组成的影响

3.5抗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3.6抗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对内分泌代谢的影响

4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为了验证抗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减少动物脂肪沉积的作用效果,为该抗体今后用于人类肥胖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资料,本试验通过建立大鼠肥胖模型,用抗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进行动物试验。本试验选择健康、体重为200克左右的大鼠75只,随机分为5个组,其中第Ⅰ组饲喂低能量饲料作为建立肥胖模型的对照组,第Ⅱ、Ⅲ、Ⅳ和Ⅴ组饲喂高能量饲料,建立肥胖模型。建立肥胖模型后,第Ⅱ组作为注射试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第Ⅲ、Ⅳ和Ⅴ组为试验组,分别腹腔注射抗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0.1、0.5和1.0mg。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6周的饲养,各试验组(第Ⅱ、Ⅲ、Ⅳ和Ⅴ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分别提高26.91﹪、26.72﹪、20.85﹪和21.08﹪(p<0.05)。脂肪代谢指标血清CHO、HDL和LDL含量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血清TG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26.40﹪(p<0.05)、4.80﹪和9.60﹪(p>0.05)、18.40﹪(p<0.05)。高能量饲料组内分泌代谢指标血清Ins含量均比对照组高,血清IGF-Ⅰ、GH、T3、T4含量均比对照组低,且差异显著(p<0.05)。通过6周的饲养,高能量组达到一定的肥胖度,成功建立了肥胖模型。 肥胖模型大鼠注射抗体后,各试验组脂肪代谢指标均比对照组高。血清CHO、TG、HDL和LDL含量从注射后第1周开始,各试验组比对照组(第Ⅱ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一直持续到试验结束,试验结束时各试验组第Ⅲ、Ⅳ和Ⅴ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CHO含量分别提高29.46﹪、61.61﹪和93.75﹪(p<0.05);血清TG含量分别提高了37.89﹪和31.58﹪(p<0.05)、14.74﹪(p>0.05);血清HDL含量第Ⅲ、Ⅴ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91.11﹪和46.67﹪(p<0.05),第Ⅳ组血清HDL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LDL含量分别提高了75.00﹪、68.75﹪和56.25﹪(p<0.05)。 注射抗体后试验组血清Ins含量开始降低,并且一直持续到试验结束,在第3周时,血清Ins含量试验组Ⅲ、Ⅳ和Ⅴ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45.14﹪、47.22﹪和43.75﹪(p<0.05);注射抗体后血清T3和T4含量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试验结束时血清T3含量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50.00﹪、39.11﹪和37.27﹪(p<0.05),血清T4含量分别提高2.27﹪和18.18﹪(p>0.05)、27.27﹪(p<0.05)。注射抗体后血清IGF-Ⅰ的含量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试验结束时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3.12﹪、5.57﹪和6.21﹪(p>0.05);血清GH含量试验组在注射后第1天相隔半小时各时段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最后时段血清GH含量分别提高27.27﹪、90.91﹪和27.27﹪(p<0.05);试验期间血清GH含量也高于对照组并一直持续到试验结束,结束时血清GH含量各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76.92﹪、61.54﹪和92.31﹪(p<0.05)。 抗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可以显著改善肥胖模型大鼠的胴体组成。试验结束宰杀后,胴体重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脂肪率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降低13.62﹪(p>0.05)、28.14﹪和37.78﹪(p<0.01);瘦肉率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9.25﹪(p>0.05)、27.21﹪和23.02﹪(p<0.05);附睾垫脂肪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降低13.75﹪(p>0.05)、16.33﹪和20.34﹪(p<0.05);皮下脂肪重Ⅲ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Ⅳ、Ⅴ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20.27﹪和35.41﹪(p<0.05);腹腔内脂肪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21.49﹪、49.79﹪和58.20﹪(p<0.0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