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舍饲型肉毛兼用绵羊新类群选育及FecB与IGFⅡ基因遗传效应研究
【6h】

舍饲型肉毛兼用绵羊新类群选育及FecB与IGFⅡ基因遗传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国内外肉羊生产发展概况

1.1国外肉羊生产的发展概况

1.2我国肉羊生产的发展概况

2德国美利奴与小尾寒羊的研究概况

2.1 小尾寒羊

2.2德国美利奴羊

3绵羊多胎性状的研究进展

3.1研究绵羊多胎性状的意义

3.2目前改良绵羊多胎性能的方法和手段

4影响绵羊繁殖性状的主基因

4.1 FecB基因的遗传方式、效应及作用机理

4.2 FecB基因的应用

5影响绵羊生长发育性状的主基因

5.1 IGF的功能

5.2 IGF的营养生理作用

5.3 IGF Ⅱ基因的研究进展

6 DNA分子标记及其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

6.1 DNA分子标记技术

6.2分子标记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6.3 PCR—SSCP在羊经济性状研究中的应用

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试验一不同和绵羊类群生产性能测定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1.2试验羊来源与饲养管理

1.3试验数据的收集

1.4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绵羊类群繁殖性能分析

2.2不同绵羊类群毛用性能分析

2.3 不同绵羊类群生长发育性能分析

2.4经济效益分析

3分析与讨论

3.1亲本的选择

3.2繁殖性能

3.3毛用性能

3.4长发育性能

4小结

第三章试验二FECB和IGF Ⅱ基因遗传效应

1材料方法

1.1血样的采集及DNA提取

1.2引物设计与合成

1.3工具软件

1.4 PCR-SSCP最佳反应条件和体系的建立

2统计方法

2.1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2.2统计分析模型

3结果

3.1 绵羊FecB基因多态性遗传效应分析

3.2绵羊IGF-Ⅱ第五外显子基因多态遗传效应分析

4讨论

4.1 绵羊FecB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的相关性

4.2绵羊IGF-Ⅱ第5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5小结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附录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小尾寒羊和德国美利奴为育种素材,采用经典育种技术结合FecB和IGFⅡ第五外显子位点的SNPs,选育一个生长发育快、繁殖率高、毛用性能好的舍饲型“肉毛兼用”绵羊新类群。对新类群的繁殖性能、毛用性能、生长发育性能进行测定,研究选育效果,结果如下: 1.德寒一代产羔数为2.438,显著高于德国美利奴的产羔数2.181(P<0.05),低于小尾寒羊2.608(P<0.05)。 2.德寒一代的有髓毛数量显著低于小尾寒羊(P<0.05),德国美利奴、德寒一代、新类群三个类群间无髓毛细度无显著差异(P>0.05),德寒一代两型毛和有髓毛细度显著低于小尾寒羊(P<0.05)。 3.德寒一代和新类群初生重分别为3.41 kg和3.70 kg,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小尾寒羊(2.36 kg)(P<0.05);4个类群3月龄、6月龄和周岁体重大小依次为:德国美利奴>新类群>德寒一代>小尾寒羊。各月龄胸围德寒一代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新类群体尺指标与德国美利奴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4.FecB位点的BB、B+、++3个基因型群体平均产羔数分别为2.86、2.27、2.08,不同基因型个体的产羔数差异显著(P<0.05);多胎优势基因B的基因频率大小依次为:小尾寒羊>德寒一代>德国美利奴,选育过程中B等位基因频率有所下降与产羔数的变化趋势相同。 4.IGFⅡ基因第五外显子存在一个SNP,4个绵羊类群中都出现从、AB和BB3种基因型,对基因型AA和BB测序发现,该片段在91bp处发生了A→G的突变。对4个绵羊类群体重、体尺与IGFⅡ基因第五外显子多态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等位基因B为肉用性能优势基因,其在4个绵羊类群中的基因频率大小为德国美利奴>新类群>德寒一代>小尾寒羊。同时与小尾寒羊相比德寒一代、新类群B基因频率逐渐增加,与其肉用性能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