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副猪嗜血杆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在模型动物体内的移行分布
【6h】

副猪嗜血杆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在模型动物体内的移行分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

声明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第一章副猪嗜血杆菌的研究进展

1.1病原学研究进展

1.2分子生物学研究

1.3致病机理与毒力因子

第二章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2.1本动物感染试验

2.2实验动物感染试验

2.3总结与展望

第二部分研究报告

第三章副猪嗜血杆菌培养基的筛选

引言

3.1材料与方法

3.2结果与分析

3.3讨论

第四章副猪嗜血杆菌对部分常用实验动物的致病性试验

引言

4.1材料与方法

4.2结果与分析

4.3讨论

第五章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

引言

5.1材料与方法

5.2结果与分析

5.3讨论

第六章副猪嗜血杆菌在模型动物体内的动态分布

引言

6.1材料与法方

6.2结果与分析

6.3讨论

第七章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是猪Glasser's病的病原体,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随着养猪业的发展,该病近年在世界范围流行逐渐呈上升趋势,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国在1995年发现本病,经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现已遍及大多数省、市,成为影响我国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细菌病之一。本试验通过用HPS血清5型标准菌株(Strain Nagasaki)接种液体培养基,在37℃,200r/min条件下培养,取不同时间点和浓度的液体培养物,接种实验动物,探索}tPS的液体培养物感染动物的最佳时间。并进行了StrainNagasaki对部分常用的不同品种品系的SPF小鼠、大白鼠、金黄地鼠、豚鼠以及清洁级豚鼠和兔子的致病性试验,筛选出易感的实验动物。通过对易感动物的感染试验,观察临床病理变化,进行与本动物的临床病理变化比较,以及病原在实验动物体内的纯分离鉴定,初步建立了HPS感染动物模型。以1.30x 109CFU(0.2ml)气管感染模型动物,感染后6h、8h、10h、12h、13h、14h和16h不同的时间段,取模型动物的主要组织器官大脑、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通过免疫组化结合病原的分离,检测HPS在模型动物体内的移行分布。 实验结果表明,在培养10~13h,菌数达109CFU/ml及以上,是HPS感染动物的最佳时间段;经过对几种实验动物的感染比较,发现豚鼠对HPS最为敏感;通过对豚鼠的临床病理变化与猪临床病理变化的比较,结果表明豚鼠与猪Glasser's病有相似的病理变化,初步确定豚鼠为HPS理想的感染模型动物;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在感染后6h,首先肺脏呈现弱阳性;感染后8h时,肺脏和肾脏呈现出阳性;感染后10h时,肝脏和脾脏呈现阳性;感染后12h时,心脏呈现阳性;感染后14h时;大脑呈现阳性。本试验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及免疫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著录项

  • 作者

    高鹏程;

  •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
  • 学科 预防兽医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逯忠新,刘英;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猪;
  •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动物模型; 移行分布;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