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癀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髋部周围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6h】

新癀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髋部周围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DVT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病例纳入标准

4 病例排除标准

5 病例脱离标准

6 分组方法

7 一般资料分析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方法

2 试验仪器及药物

2.1 仪器与试剂

3 观察指标及方法

3.1 凝血功能

3.2 血浆D-二聚体

3.3 血小板

3.4 周径测量

3.5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3.6 记录手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48小时引流量

3.7 彩色多普勒超声

4 统计方法

结果

1 两组患者血栓发生情况

2 凝血功能

3 D-二聚体变化

4 血小板变化

5 患肢与健肢周径差

6 疼痛改善情况

7 术中出血及术后48小时引流量

讨论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机制

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

3 凝血功能、血小板、D-二聚体与DVT形成的关系

4 中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

5 新癀片的功效研究及现代药理研究

5.1 新癀片的功效研究

5.2 新癀片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6 新癀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髋部周围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探讨

6.1 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6.2 改善血液纤溶活性

6.3 缓解肿胀、疼痛,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文献综述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新癀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髋部周围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研究积累经验。
  方法: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175医院骨科医院选择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病例74例,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100 IU/kg,皮下注射,每日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口服新癀片(0.64g/次,2次/天)。记SPSS录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分别于入院当天及术后第3、7、12天抽血行凝血功能、D-二聚体及血小板测定,术前术后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并测量两组患者患肢周径、疼痛缓解情况,并记录数据。所得数据用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设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本研究中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血栓,在入院当天、术后第3天分别发现1例、2例,出现在股静脉1例,胭静脉2例,对照组有11例,在入院当天、术后第3、7天分别发现3例、4例、4例,出现在股静脉6例,胭静脉5例,血栓发生率分别为8.11%、29.73%,两组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入院当天的PT、APTT、FIB、D-二聚体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1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入院当天及术后12天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48小时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3、7、12天,两组患者的大腿周径差及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癀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能缓解局部肿胀和疼痛,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血液纤溶活性,对髋部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其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钠组。在术前开始应用新癀片预防血栓,并未增加出血的风险,体现用药的安全性,表明可以在髋部周围骨折后即开始早期应用中药预防深静脉血栓。今后可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研究其预防血栓的作用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