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腰腹肌联合锻炼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
【6h】

腰腹肌联合锻炼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临床资料

1 病例选择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剔落标准

5 分组方法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 评价指标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VAS评分比较

3 ODI比较

4 指地距离

5 临床疗效综合评价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1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与腰椎稳定性

1.1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认识

1.2 生物力学特性

2 腰椎稳定性与腰椎周围肌群

2.1 腰背肌与腰椎稳定性

2.2 腹部肌群与腰椎稳定性

3 中医认识

4 功能锻炼

4.1 两种锻炼方式的疗效差异

4.2 腰背肌锻炼的优势与不足

4.3 腰腹肌联合锻炼的必要性

5 质量控制

6 本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6.1 存在的问题

6.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文献综述 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治疗进展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腰腹肌联合锻炼与单纯腰背肌锻炼在缓解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疼痛及改善腰椎功能方面的影响,探讨联合腹肌锻炼的有效性及必要性,为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制定功能锻炼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5年10月到2016年6月因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在漳州市解放军175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编入两组,最后共纳入60例:对照组(单纯腰背肌锻炼组)30例,试验组(腰腹肌联合锻炼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规范的五点支撑式腰背肌锻炼,每个动作从初始的15次/组逐步增加至60次/组(以不感到疲劳为度),3组/天,5天/周,坚持锻炼6个月;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腹部收缩及仰卧卷腹锻炼,腹肌锻炼的每个动作从初始的15次/组逐步增加至30次/组(以不感到疲劳为度),3组/天,5天/周,坚持锻炼6个月。分别在锻炼前、锻炼1个月、锻炼3个月及锻炼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VAS评分、ODI评分及指地距离的比较,并比较每组患者锻炼6个月与锻炼前的VAS评分、ODI评分及指地距离的差异。在末次随访时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综合疗效评价。
  结果:研究结束时,对照组脱落4人,试验组脱落2人,最后共54名患者获得完整随访。完成随访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锻炼前的VAS评分、ODI评分及指地距离,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1个月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及指地距离较锻炼前无明显变化,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指地距离均有下降,且试验组下降更快,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指地距离较锻炼前均有下降,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综合疗效评价,试验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缓解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疼痛及改善腰椎的功能方面,腰腹肌联合锻炼的效果优于单纯腰背肌锻炼,有联合腹肌锻炼的必要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