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糖调节受损人群体成分特征及中医体质分布研究
【6h】

糖调节受损人群体成分特征及中医体质分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理论研究

1.2 辨证治疗

2 人体成分的研究进展

2.1 体成分的应用

2.2 体成分对疾病的预测

3 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

3.1 中医体质的分类

3.2 中医体质的临床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研究对象分组

2 研究方法

2.2 体成分检测

2.3 中医体质判定

2.4 统计分析

2.5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1.1 性别情况

1.2 年龄情况

1.3 BMI情况

1.4 BMI分级情况

2 研究对象体成分特征

2.1 脂肪量、体脂肪率测量结果

2.2 体脂肪率分级情况

2.3 躯干脂肪量、躯干脂肪率测量结果

2.4 去脂体重测量结果

2.5 肌肉量测量结果

2.6 蛋白质测量结果

2.7 身体水分测量结果

2.8 推定骨量测量结果

3 研究对象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

3.1 研究对象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3.2 不同体脂肪率IGR人群的体质分布情况

分析与讨论

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2 研究对象体成分特征

3 研究对象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

4 不足之处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糖调节受损(IGR)人群进行体成分检测以及中医体质判定,探讨IGR人群的体成分特征及其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以期为从运动康复、中医体质方面预防IGR提供依据。
  方法:本课题研究对象选自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40~59岁的体检者,根据糖代谢分类标准和纳入标准,将受试者分为IGR组和对照组。对受试者进行体成分测定及中医体质判定,收集受试者的体成分信息以及中医体质分布情况,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上述指标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1.本次研究共收集396例受试者,剔除后续诊断为糖尿病或资料不完善者11例,共385例受试者,其中IGR组186例,男性98例,女性88例,对照组199例,男性108例,女性91例;IGR组的性别、年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R组的身体质量指数(BMI)高于对照组;根据BMI分级,IGR组超重比例最高,对照组体重正常比例最高。
  2.IGR组的肌肉量、身体水分、推定骨量、去脂体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IGR组的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蛋白质含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IGR组的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R组脂肪量、体脂肪率、躯干脂肪量、躯干脂肪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根据体脂肪率分级,IGR组肥胖比例最高,对照组超重比例最高。
  3.IGR组的体质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GR组按体质出现频率由多到少依次是:平和质47例(占25.3%)、阳虚质32例(占17.2%)、气虚质31例(占16.7%)、痰湿质21例(占11.3%)、湿热质18质(占9.7%)、阴虚质12例(占6.5%)、血瘀质11例(占5.9%)、特禀质8例(占4.3%)、气郁质6例(占3.2%);对照组按体质出现频率由多到少依次是:平和质71例(35.7%)、阳虚质41例(占20.6%)、气虚质20例(占10.1%)、湿热质18例(占9.0%)、血瘀质12例(占6.0%)、阴虚质11例(5.5%)、特禀质11例(5.5%)、气郁质8例(4.0%)、痰湿质7例(占3.5%)。随着体脂肪率升高,痰湿质和气虚质的比例上升。
  结论:
  1.IGR人群的BMI高于血糖正常人群,脂肪量、体脂肪率、躯干脂肪量和躯干脂肪率的升高是引起IGR的危险因素,超重和肥胖是IGR的高危人群。
  2.IGR人群的主要偏颇体质是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和湿热质,体脂肪率升高可能会造成痰湿质和气虚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