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SIP的无线局域网多方会话的研究与实现
【6h】

基于SIP的无线局域网多方会话的研究与实现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课题分析

1.3 课题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工作

1.5 整体结构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SIP多方会话系统的相关技术概述

2.1 无线局域网简介

2.2 SIP协议概述

2.2.1 SIP协议的基本概念

2.2.2 SIP会话的相关实体

2.2.2 SIP协议的的拓展功能

2.3 RTP协议概述

2.4 WAPI安全协议

2.5 SDP会话描述协议

2.6 Freeiris2服务器的选择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IP的多方会话的总体设计

3.1 基于SIP多方会话系统设计目标

3.1.1 软终端模式多方会话原理和应用场景

3.1.2 服务器模式多方会话原理和应用场景

3.2 基于SIP多方会话系统总体架构

3.2.1 基于SIP多方会话模型的比较与改进

3.2.2 SIP多方会话系统构架

3.2.3 SIP多方会话系统构成

3.3 基于SIP多方会话系统功能结构

3.3.1 SIP多方会话服务器功能和组成

3.3.2 SIP多方会话开发环境以及UI界面设计

3.3.3 SIP多方会话软终端功能模块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IP的多方会话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SIP多方会话服务器编译安装的实现

4.2 SIP多方会话媒体处理模块的实现

4.3 SIP多方会话软终端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3.1 SIP多方会话软终端设计目标

4.3.2 SIP多方会话软终端设计思路

4.4 SIP多方会话软终端功能模块的实现

4.4.1 地址列表模块的实现

4.4.2 初始会话模块窗口实现

4.4.3 资源订阅列表模块窗口实现

4.4.4 会话列表模块窗口实现

4.4.5 注册模块窗口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测试环境

5.1.1 测试工具

5.1.2 测试拓扑结构

5.2 测试内容与结果分析

5.2.1 点对点会话测试

5.2.2 多方会话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及未来工作

6.1 论文总结

6.2 未来的工作

致谢

攻硕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多方会话正在成为因特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一个新业务。但是目前基于SIP(Session Initial Protocol)协议的多方会话的权限由管理员控制,让一个会话参与者本身控制会话媒体一直以来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与此同时伴随着无线局域网标准的不断完善,无线网络目前正处于迅猛发展的黄金阶段。因此基于人们对会话需求的扩大,将SIP协议与无线局域网相结合,对SIP特性和多方会话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设计出基于SIP的无线局域网多方会话系统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本文在研究多方会话模型的基础上,针对会话参与者对会话媒体流控制的问题,分析研究SIP的特性,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SIP协议的无线局域网多方会话系统。本文主要工作如下:
   ①系统框架的设计
   在分析现有多方会话模型的基础上,给出改进的新的系统会话模型以及多方会话系统总体结构和组成。
   ②多方会话软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软终端的功能模块由地址列表模块、初始会话模块、资源订阅模块、会话列表模块以及注册模块等组成。地址列表模块用于显示本地地址标示信息;初始会话模块用于初始点对点或多方会话以及相关操作;资源订阅模块显示会话参与者所订阅的资源;会话列表模块显示会话参与者相关信息;注册模块用于会话参与者注册到媒体服务器上。
   ③无线网络环境下对多方会话系统的测试和分析
   给出测试拓扑结构图和功能测试,并分析测试结果,通过测试结果可知多方会话系统满足设计目标。
   本文设计的基于SIP协议的多方会话系统运行于无线局域网环境下,可进行基于终端和服务器两种模式的多方会话,并且在进行多方会话的同时,会话参与者可以在本地有效控制媒体流的流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