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交融与呈现——冰心“爱的哲学”与基督教关系的比较解读
【6h】

交融与呈现——冰心“爱的哲学”与基督教关系的比较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首都师范大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授权使用声明

一、冰心“爱的哲学”形成的背景

二、冰心“爱的哲学”内涵

三、冰心“爱的哲学”与基督教关系的比较解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冰心是20世纪中国当之无愧的“爱的作家”。其“爱的哲学”,主要由母爱、儿童之爱和自然之爱所构成。长期以来,研究者大多认为,信奉基督教是其形成的主因,基督之爱因此也就理所当然地被视为冰心“爱的哲学”的底色。本文通过考察冰心家庭结构的各个层面、她随父亲在烟台海边的七八年生活以及她的教育背景,发现冰心之爱是由多重因素综合决定的,是中外文化在她“这个人”身上发生交融之后的一种独特呈现。接下来,本文依次论述了冰心“爱的哲学”在母亲、儿童和自然三个层面的具体表现,对上述考察做出了具体的呼应。最后,本文以《圣经》文本关于爱、母亲、婴儿和自然的看法为参照,分别对冰心作品中三重爱的思想进行了比较性的解读,认为:尽管冰心作品中明显融会了基督教的因素,但是,交融之后所呈现出来的“爱”是冰心所独有的,它们处处包含了与基督教思想的差异。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这些差异,认为:第一,《圣经》之爱,尽管在内涵上发生了从《旧约》到《新约》的四重变化,但二者均以神爱为主导,“人爱”为辅助,一旦人爱(包括母爱、婴儿之爱)与神爱有冲突,则坚定地主张弃人爱而存神爱,而冰心的母爱始终是其全部“爱的哲学”的基调与底色,母爱甚至被置于与神爱同等的位置。第二,《圣经》(主要是《新约》)中的“婴儿”(儿童)作为柔弱谦卑的象征,体现了耶稣心目中新伦理秩序的最高境界,所以耶稣呼唤要往“回转”,变成“婴儿”,如此方能进天国,很显然,这是在信仰的层面来赞美“婴儿”的;而冰心笔下的“儿童”(婴儿)所体现者,乃一种温婉的人性赞歌,不是落脚在天国之上。第三,《圣经》中的“自然”,不管是作为赞美的对象,还是作为文化象征,全部只有宗教信仰的意义,即:在自然那里只看到上帝,而没有看到自然本身;冰心笔下的自然则处处是作为自然自己而呈现的,自然之爱与母爱、儿童之爱相互融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杂糅之爱和杂糅之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