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比较研究
【6h】

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引言

一、审计模式变迁和风险导向审计兴起

(一)账项基础审计的主要特征和局限性

(二)制度基础审计的主要特征和局限性

1、制度基础审计的涵义

2、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特征

3、制度基础审计的局限性

(三)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特征和局限性

1、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

2、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特征

3、风险导向审计的局限性

二、风险导向审计最新发展及几个相关问题说明

(一)风险导向审计最新发展

1、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背景

2、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特征

3、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对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建设的影响

(二)几个相关问题说明

1、风险导向审计与当时五大审计失败的关系

2、风险导向审计与道德风险的因果分析

3、法律制度与审计责任缺位对风险导向审计的影响

4、会计信息有效需求主体的缺失对风险导向审计的影响

5、其他相关问题

三、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的比较

(一)审计模式产生背景的比较

(二)指导思想的比较

(三)审计目标和范围的比较

(四)对内部控制理解的比较

(五)审计程序的比较

(六)审计资源分配盲目性程度的比较

(七)审计方法的比较

1、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方法

2、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方法

3、对两种模式审计方法的比较

四、结论及启示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研究局限与必要说明

(三)对我国开展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的启示

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在了解国内外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系统、比较、演绎、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进行了比较研究,以了解两种审计模式的异同。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三种审计模式的涵义、基本特征和局限性。 第二部分,介绍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背景、基本特征和对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建设的影响及影响风险导向审计实施效果的几个相关问题。 第三部分,从审计模式的产生背景、指导思想、审计目标和范围、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审计资源分配盲目性程度及审计程序和方法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系统的比较,以客观、科学地反映两种审计模式的全貌。 第四部分,通过对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比较,可以看到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应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审计模式,并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情况灵活地搭配审计程序和方法,努力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果和效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