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6h】

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1信用违约互换概述及发展研究

1.1信用违约互换交易原理解析

1.1.1信用违约互换基本结构分析

1.1.2信用违约互换合约的构成要件

1.1.3举例说明信用违约互换交易原理

1.2信用违约互换的功能分析与作用机制

1.2.1金融创新背景下信用违约互换的功能分析

1.2.2信用违约互换的作用机理与优势分析

1.3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研究----简单定价模型

1.3.1基本条件的假设

1.3.2构造一个投资组合

1.3.3信用违约互换合约的定价

1.4信用违约互换的发展脉络与市场现状

1.4.1信用违约互换产品的产生

1.4.2信用违约互换产品的市场发展现状调查

1.4.3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参与者的演进过程

1.5信用违约互换产品的风险控制

1.5.1信用风险的风险控制

1.5.2流动性风险的风险控制

1.5.3操作风险的风险控制

1.5.4法律风险的风险控制

2信用违约互换: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应用

2.1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2.1.1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征及产生原因

2.1.2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2.2我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现状调查

2.2.1我国信用违约互换正处于起步阶段

2.2.2我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

3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的实践性考察

3.1在我国开展信用违约互换的必要性

3.1.1传统信用风险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3.1.2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压力巨大

3.1.3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3.2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

3.2.1交易主体

3.2.2市场基础

3.2.3制度准备

4在我国发展信用违约互换的政策建议及相关监管问题

4.1在我国开展信用违约互换交易的相关建议

4.1.1政策法规: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快市场基础建设

4.1.2商业银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交易基础设施建设

4.1.3交易环境:培育理性投资者,正确树立风险意识

4.2有步骤地开展我国的信用违约互换交易

4.3信用违约互换交易的监管问题

4.3.1对信用违约互换交易进行监管的必要性

4.3.2我国开展信用违约互换交易的监管模式选择

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信用风险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信用风险的过度集中将严重威胁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以及整个社会金融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开发和拓展商业银行自身控制和转移信用风险的能力和途径,通过整个金融系统分散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占全球信用衍生产品市场份额33%的信用违约互换产品,是当今最重要也是技术最为成熟的一种信用衍生产品。它是一种能够将参照资产的信用风险从信用保护的买方转移给信用保护卖方的金融合约。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将信用风险从市场风险中分离出来并为其提供风险转移机制。与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相比,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具有能够解决信用悖论问题,增强资产的流动性等多方面的优势。正是由于它的这些优良特质,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在其产生之后的几年内交易量迅速增长,速度惊人。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然而,先进的信用风险转移与规避工具的匮乏使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发生时只能处于被动地位,而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去主动控制和管理信用风险。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可以满足现代信用风险管理和金融市场改革的迫切需求,是经过理论和实践证明了的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它必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也必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控制和管理信用风险的必然选择。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将有助于推动我国信用衍生产品交易的引入,充分发挥信用衍生产品分散和转移信用风险的作用,使这一新兴的风险管理工具尽早地服务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 本文以如何将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应用到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对信用违约互换产品的基本原理和国际发展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将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应用到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指出了我国发展信用违约互换产品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