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提升城市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研究——以北京市社区建设工作为视角
【6h】

提升城市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研究——以北京市社区建设工作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及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概念的界定

1.4 本文的研究路线及创新点

2 城市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的发展历程

2.1 改革开放推动居民法律意识的复苏

2.2 普法宣传教育促使居民法律意识不断进步

2.3 社会管理创新为法律意识教育带来新的契机

3 北京城市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

3.1 居民的法律认知结构有待完善

3.2 居民守法的自觉性与认知间存在矛盾

3.3 居民的权利义务观念和诉讼意识发展不平衡

3.3 不同人群法律意识水平参差不齐

4 城市社区居民法律意识教育工作的制约因

4.1 社区工作面临行政化困境

4.2 城市社区居民存在主体性差异

4.3 法律意识教育内容较为程式化

4.4 法律意识教育方法陷入模式化

4.5 法律意识教育环境趋向复杂化

5 加强城市社区居民法律意识工作的对策建

5.1 加强管理建设,增强工作实效

5.2 充实更新法律意识教育内容,完善居民法律知识结构

5.3 关注居民的内在需求,提高居民法律价值认同

5.4 构建平等互动的法律意识教育模式,拓展居民法律实践

5.5 培育社区法律文化,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城市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是我国法治社会建立的重要思想心理条件,直接关系到社区的和谐稳定和社会的法制化进程,如何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可逾越的话题。社区作为他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场所,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基层民主扩大的社会浪潮下,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不但与居民的关系日益密切,而且也成为政府与居民间建立经常性联系以及实施社会化管理的重要环节。所以,对城市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教育工作也必然需要借助社区平台来增强教育的成效。
  本文以城市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为研究对象,以北京市社区建设工作为视角,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运用调查问卷、个案研究、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将文章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章,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系统整理了国内外研究成果,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本文的选题来源;继而阐释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厘清了基本概念,提出创新之处。
  第二章,介绍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区居民特别是北京城市社区居民,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下的法律意识发展历程,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本文研究路径的正确性。
  第三章,在对北京市丰台区永乐社区和朝阳区潘家园南里社区的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的基础上,从构成居民法律意识结构的法律认知、法律遵守和法律应用三个方面入手,对北京城市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了总结。
  第四章,从法律意识教育主体行政化、客体差异化、内容程式化、方法模式化、环境复杂化五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制约城市社区居民法律意识教育工作的因素。
  最后从主体、客体、内容、方式、环境等方面搭建了提升城市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的框架体系,提出了一定的探索性建议。指出,在社区开展法律意识教育工作,要从完善队伍建设、关注居民的内在需求、丰富更新法律意识教育内容、构建平等互动的法律意识教育模式、培育社区法律文化五个层面系统推进,不断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化管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力求完善居民法律知识结构、提高法律价值认同、拓展践行法律的途径、营造浓厚的法律文化氛围,最终增强工作实效,形成人人信仰法律的良好局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