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演化及应对对策
【6h】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演化及应对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设计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创新之处

1.3 相关理论研究概况

1.3.1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研究

1.3.2 自组织理论的研究

2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特点

2.1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一般特征

2.2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自组织特征

3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演化研究

3.1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演化发展的自组织条件

3.1.1 耗散结构理论研究群体性劳资冲突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3.1.2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耗散结构的特性

3.1.3 群体性劳资冲突的正负反馈机制

3.2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演化发展的自组织动力

3.2.1 协同学研究群体性劳资冲突动力的可行性分析

3.2.2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竞争和协同

3.2.3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序参量的产生

3.2.4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自组织动力的形成

3.3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演化发展的自组织途径

3.3.1 突变论研究群体性劳资冲突途径的可行性分析

3.3.2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分叉和选择

3.3.3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渐变和突变

4 基于自组织理论研究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分析

4.1 广州南海本田厂“罢工”事件

4.1.1 广州南海本田事件的背景介绍及案件回顾

4.1.2 从自组织角度来解析“南海本田”罢工事件

4.2 云南“娃娃讨薪”事件

4.2.1 云南“娃娃讨薪”事件背景介绍及案例回顾

4.2.2 从自组织角度来解析云南“娃娃讨薪”罢工事件

4.3 “南海本田厂罢工“事件与“娃娃讨薪”事件的比较

5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演化发展的应对策略研究

5.1 转变观念,正确对待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

5.2 保持开放态,积极引入负熵流,缓解劳资冲突的无序度量

5.3 建立利益制衡机制,完善矛盾调解机制

5.4 建立预警机制,及时监测、预测以及调整劳资关系

6.回顾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当今中国正进入双转轨时期,即社会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经济由计划经济体系转变为市场经济体系,矛盾日益凸显。劳资关系是工业化和市场化的产物,但是由于目前中国市场上资本相对稀缺,劳动绝对剩余以及政府的某些短视的资本偏好,劳资关系明显失调,由计划经济时期的“隐性冲突,显形合作”变为市场经济时期的“显形冲突,隐性合作”,劳资矛盾日益尖锐,劳资冲突频繁不断,而群体性劳资冲突争议作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劳动争议的主要特征,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提出严峻挑战。
   针对这一社会问题,本文提出一个新的理论研究视角,为预防和处理群体性劳资冲突提供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以及解决手段和工具:即将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视为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以自组织理论为全文脉络,首先探讨了群体性劳资冲突的一般特征以及自组织特征,其次借助自组织系统理论中的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以及突变论阐述群体性劳资冲突演化发展的自组织条件、自组织动力以及自组织途径,其中通过给出正负熵的反馈机制来进一步解释群体性劳资冲突自组织条件相互耦合的运动,并且借助博弈矩阵以及希克斯谈判模型深入分析群体性劳资冲突的演化动力,动态的分析了劳资冲突内部各个系统要素的竞争与协作的过程,同时运用产品生产周期模型来生动刻画群体性劳资冲突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跃升的条件。文章的最后,通过对“南海本田罢工”和“娃娃讨薪”两个劳资冲突事件的自组织演化机制的分析,为整篇文章的理论分析提供重要支持。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处理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提供些许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