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财政赤字规模的影响研究
【6h】

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财政赤字规模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 文章的结构安排

2 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及财权划分

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

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权的划分

3 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成因分析

财政分权的轨迹变迁

3.2 财政分权度的衡量

财政分权度指标的选取

地方财政赤字的界定

3.4 财政分权对地方财政赤字的影响分析

3.4.1 财政分权与地方财政赤字关系

3.4.2 地方财政赤字的成因分析

4 相关政策建议

4.1 合理划分支出责任,实现地方财政支出的可持续性

4.2 改革政绩考核制度,减少政治激励

4.3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减少公共池“效应”

4.4 加快预算改革,规范预算超收资金的管理

4.5 加快市场化改革,推进地方政府财源建设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局限与未来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A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财政分权理论表明地方政府在改善地区公共物品供给方面具有信息优势,从而可以较中央政府更好地提供与所管辖区内居民偏好相匹配的公共服务。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地区经济差异显著的国家,地方政府在承担地区公共物品供给方面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撑,我国地方政府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从而引发了较多的社会矛盾。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预算内财政赤字名义值持续上升,由1994年的1726.6亿元达到2010年的33271.4亿元。因此,研究分税制后我国地方政府赤字不断升高的成因,对于减少地方财政赤字压力、实现地方财政收支的可持续性以及改善地区公共物品的供给等问题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构建财政收支分权度指标对比分析了财政承包制时期和分税制时期的财政分权度与我国地方财政赤字规模的关系。通过对两个时期财政分权与地方财政赤字关系的差异的研究探讨了分税制后导致我国地方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主要研究发现:以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占全国预算内财政收入衡量的收入分权度在分税制后不断下降,到2006年为47%左右,而采用同一口径衡量的支出分权度在分税制后不断上升,到2006年为75%左右;以地方预算内外财政收支占全国预算内外财政收支比例衡量的收支分权度的变化趋势和上述口径衡量的收支分权度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另外,通过对地方财政赤字与财政支出分权度的回归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对预算以外的收入存在较强的依赖,导致地方政府不合理支出增加和地方财政赤字的不断扩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