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京市外来农民工就业保障问题研究
【6h】

北京市外来农民工就业保障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和范围

1.2.1 外来农民工的界定

1.2.2 就业保障的范围

1.3 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相关理论基础

1.5.1 公共产品理论

1.5.2 公民权利理论

2 北京市外来农民工就业保障的相关概述

2.1 北京市外来农民工就业保障的发展沿革

2.1.1 管制外来农民工就业阶段

2.1.2 促进外来农民工就业阶段

2.2 北京市外来农民工就业保障的政策规定

2.2.1 就业服务政策

2.2.2 就业保护政策

2.2.3 社会保险政策

3 北京市外来农民工就业保障的现状分析

3.1 调查方案及内容设计

3.2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3.3 就业保障现状

3.3.1 就业服务实际作用小

3.3.2 就业保护仍然欠缺

3.3.3 社会保险功能有待发挥

4 北京市外来农民工就业保障不足的原因

4.1 政府管理层面

4.1.1 就业服务机制缺乏系统性

4.1.2 就业保护政策的执行力不够

4.1.3 社会保险强制力和保障力不足

4.2 目标群体层面

4.2.1 农民工自我保障能力弱

4.2.2 用人单位法律责任意识差

4.3 就业环境层面

4.3.1 城市就业体制性约束尚存

4.3.2 劳动力市场有待发育成熟

5 国内外转移劳动力就业保障的经验借鉴

5.1 美国经验借鉴

5.1.1 以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推进职业保障

5.1.2 弱化失业救济转向就业促进

5.2 天津经验借鉴

5.2.1 建立引导性和专项性结合的培训机制

5.2.2 以合同和保险为重点调整劳动关系

6 推进北京市外来农民工就业保障的探索

6.1 政策思路

6.1.1 完善保障政策

6.1.2 加强监管执行

6.2 具体措施

6.2.1 改进服务机制,构建就业服务一体化平台

6.2.2 加大保护力度,以劳动合同为监察重点

6.2.3 提高保障能力,分类分步推进社会保险

6.2.4 消除制度壁垒,实现外来农民工平等就业

7 基本结论及后续展望

7.1 基本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农村劳动力来京务工情况调查

附录B 农村劳动力来京务工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农村文明转向城市文明,是各国现代化的普遍规律。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凭借首都优势吸引着大批外来农民工进城就业,据统计,当前北京市外来农民工数量已超过400万,农民工在改变自身社会生活状况的同时,也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但由于受到各种制度性和非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其城市就业没有得到相应保障。
  就业保障的根本是为了促进劳动者更好地实现就业,本文正是从保障外来农民工获得就业服务、就业保护、社会保险的角度,来讨论其就业保障问题,旨在促进北京市外来农民工有序就业和稳定就业。在这个背景下,对北京市外来农民工就业保障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使用频数分析、交叉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结合个案访谈资料,分析当前外来农民工就业服务、就业保护、社会保险现状,并从政府管理层面、目标群体层面、就业环境层面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而探讨相应的改进思路。
  本文主要结论包括:第一,尽管国家和北京市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保障外来农民工城市就业的政策,努力消除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差别,也在实践中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就业服务欠缺、就业保护不力、社会保险特别是失业保险的功能有待发挥等问题;第二,外来农民工就业保障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原因,主要是政策措施和实际监管不到位,单位和个人保障意识薄弱、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第三,推进北京市外来农民工就业保障,需要政府作为主导力量,提供配套政策,加强监管执行,通过改进就业服务机制、加大就业保护力度、发挥社会保险功能,以真正实现外来农民工有序就业和稳定就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