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铁司机驾驶疲劳状况调查与分析
【6h】

地铁司机驾驶疲劳状况调查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驾驶疲劳研究现状

1.2.2 疲劳测定方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疲劳测评实验方案

2.1 测试对象的选取

2.2 疲劳主观调查设计

2.3 疲劳客观量调查

2.3.1 疲劳客观量的选取原则

2.3.2 测评指标的选取

2.3.3 疲劳客观量测定实验仪器

2.3.4 疲劳客观量实验设计

2.4 实验过程

2.4.1 主观疲劳调研问卷测试过程

2.4.2 客观疲劳测试过程

2.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选取

2.5.1 描述性统计

2.5.2 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

2.6 实验及数据质量保证

3 地铁司机疲劳主观调查分析

3.1 前期调研阶段问卷分析

3.1.1 地铁司机基本情况

3.1.2 地铁司机工作制度及驾驶任务

3.2 现场测试阶段主观疲劳问卷分析

3.2.1 主观疲劳自评量表总体趋势分析

3.2.2 主观疲劳自评量表单指标因素分析

3.3 本节结论

4 地铁司机疲劳客观调查分析

4.1 驾驶室工作条件

4.2 疲劳客观量结果分析

4.2.1 血压测定结果分析

4.2.2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结果分析

4.2.3 反应时测定结果分析

4.2.4 动态心电测定结果分析

4.3 实验误差分析

4.4 本节结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地铁司机疲劳症状自评表

附录B:手写测试记录表

附录C:节选数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地铁司机驾驶状态与效能直接关系到轨道交通的输送能力、效率和安全性。而目前国内外对地铁司机疲劳研究较少,缺少量化的测试数据支撑。本文从主观和客观调查实验入手,对地铁司机疲劳状况进行了分析,对预防地铁司机疲劳、保障地铁安全运行具有现实意义。
  论文对地铁某线路全体地铁司机282名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其工作情况和主观疲劳状况进行了分析;选取有代表性的22名地铁司机跟班进行了包含闪光融合频率、反应时、血压测试和动态心电等的测试,同时请他们填写主观测评问卷;通过主客观实验比对,分析了该线路地铁司机的实际疲劳情况,提出了预防疲劳驾驶的措施建议。
  研究发现:(1)a.白班总体工作量较大,主观疲劳感受越强烈,午休时动态心电测试显示工作造成体力消耗增加,产生疲劳表现,午休上班后1-2小时困倦感增加显著,随着工作结束,困倦感和不安定感下降,表现松弛,和反应时间下降一致,精神疲劳呈现缓解,但乏力感和模糊感上升,身体机能主观感受上并未恢复;
  b.夜班班次中,血压和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试结果显示疲劳,主观问卷调查显示疲劳最为显著,说明随着工作结束身体和心理均出现疲劳;
  c.下夜班时间较短,身体机能的疲劳表现不明显,但是由于违反正常的生物钟进行工作,加上主观测评疲劳显著,不安定感和困倦感指标逐渐增加,更多的带来精神和心理层面的疲惫。
  (2)在结果基础上提出定期对地铁司机进行心理咨询、工作指导的建议,同时改善工作环境,增加有关部门关注,尽快建立动态疲劳监测系统,降低可能因人的不安全行为而造成事故的几率,从而保证行车的安全性。

著录项

  • 作者

    张蓓;

  •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授予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学科 安全技术及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丁辉,姜亢;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U491.254;
  • 关键词

    地铁司机; 驾驶疲劳; 动态疲劳监测; 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