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6h】

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

1.2.1 金融中介

1.2.2 信贷结构

1.2.3 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安排

1.5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关于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综述

2.1.1 早期理论研究综述

2.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理论研究综述

2.2 国外关于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综述

2.2.1 基于宏观层面的实证研究

2.2.2 基于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

2.3 国内研究综述

2.3.1 国内理论研究

2.3.2 国内实证研究

3 我国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3.1 中国经济增长现状

3.2 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

3.2.1 关于中国民营经济

3.2.2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3 我国金融中介发展回顾

3.3.1 金融中介概述

3.3.2 中国金融中介的发展历史

3.3.3 中国金融中介发展现状分析

3.4 结论

4 理论模型:内含金融中介的经济增长两部门模型

4.1 关于帕加诺AK模型

4.2 加尔比斯“两部门”分析思想

4.3 理论模型构建

4.3.1 模型假设

4.3.2 模型设定

4.4 模型求解

4.5 研究假设

4.6.1 假设一

4.5.2 假设二

5 实证分析: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5.1 变量选择和数据处理

5.1.1 变量选择与指标选取

5.1.2 数据来源

5.2 研究方法

5.2.1 VAR模型和VEC模型

5.2.2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法

5.2.3 Johansen协整分析

5.3 格兰杰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分析

5.3.1 金融中介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因果检验

5.3.2 金融中介规模与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分析

5.3.3 银行信贷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因果检验

5.3.4 银行信贷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分析

5.4 结论分析

6 政策建议

6.1 实施稳健的货币与信贷政策,继续平稳推进金融深化进程

6.2 建立健全面向民营企业的融资体系

6.3 让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来的高速增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需要上百年才能完成的经济飞跃。到2014年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一次超过60万亿元人民币,开启了经济发展的新征程。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十年间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推行了所有制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在确保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倡导国退民进,在经济中引入补充国有经济的经济成分,这为中国民营经济部门腾出了巨大的发展余地,使得民营经济开始不断发展壮大。作为国有经济重要补充的民营经济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它的发展壮大是推动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一方面发展民营经济有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从而有利于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这是制度层面上的意义。民营经济由私人经营,这就决定了民营经济拥有硬的资金预算约束,自负盈亏,从而具备独立进行经营决策的能力,使得民营经济主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人”,能够按照市场规则经营企业,这赋予了民营经济独特的经济地位,因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是培育充满竞争的经济环境,这需要一大批产权清晰的经济主体按照市场规则行事;另一方面,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一个部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员,它自身可以创造国民收入,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民营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不断扩大的资金需求,但由于诸多原因,这种需求很难得到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显然制约着民营经济增长潜力的释放。合理配置信贷资金,满足民营经济部门的资金需求,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从而释放民营经济增长潜力,是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一步。本文从反映信贷资源配置情况的银行信贷结构视角以及金融中介规模视角两个角度,通过构建内含金融中介的经济增长两部门模型(国有经济部门和民营经济部门)来解释我国金融中介部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同时赋予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全新的含义。
  文章一共包括六章:第一章:引言。阐述了论文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论文章节安排以及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文献综述。梳理了和本文主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并给予简单的总结。第三章: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中介发展回顾与分析。这一章围绕研究主题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回顾了中国金融中介发展历史、阐述了中国金融中介的业务和功能。第四章:理论模型。围绕研究主题,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从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视角构建内含我国金融中介的经济增长两部门模型(国有经济部门和民营经济部门),通过求解两部门模型得出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增长率表达式,并据此提出了本文的理论假设:(1)金融中介(银行)部门发展规模的扩大,意味着信贷供给能力增强,从而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满足宏观经济的资金需求,有利于提高全社会资本存量,因而可以拉动经济增长;(2)银行信贷结构变化,意味着银行增加对民营经济部门的信贷投放比例,使得民营经济部门拥有的资本存量占全社会资本存量的份额增加,从而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释放了民营经济增长潜力,因而最终能够拉动经济增长。第五部分为实证分析,以经济增长、金融中介发展、技术进步水平、资本投入水平作为内生变量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结合King和Levine(1993)、谈儒勇(1999)、钟永红(2004)等学者关于指标的选取文献和中国实际情况,选用人均GDP指标反映中国经济增长水平,用M2/GDP(JRSD)指标反映金融中介发展规模、用银行信贷结构指标(PRII:非国有企业获得的信贷与信贷总额的比值)来反映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情况,技术发展水平(TEC)用技术市场成交总额与GDP的比值来表示、资本投入水平(INV)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GDP之比表示,采用1990到2013年的年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中介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以及方差分解),检验结果显示,在我国,金融中介和经济增长之间是互为因果关系,金融能够自主地对经济增长施加影响,这种具有自主性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金融中介规模的发展带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银行信贷结构的变化会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负面的抑制效应。我们发现,实证结论并没有和理论分析完全一致,针对这种差异,笔者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现实和相关统计数据做出了解释,笔者认为现实中民营经济部门获得的信贷投放比例增加之所以给宏观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是因为现实中资本不具有可分性,民营经济部门获得的信贷总量和民营经济的规模相比太小,远远低于使民营经济部门投资有效率的资本规模,这样就可能降低了民企的投资效率,民营经济部门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也没有真正得到缓解。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总体而言,金融中介部门与中国宏观经济之间基本实现了良性发展,但是在某些方面还需要加以完善,比如,信贷资源管理方面有待完善,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否则就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第六部分,政策建议:阐述本文的政策含义。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与信贷政策,平稳推进金融深化;其次,健全面向民营企业的融资体系;最后,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