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京市流通服务业效率提升研究
【6h】

北京市流通服务业效率提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

1.4 难点和创新点

第2章 流通服务业效率的理论探讨

2.1 流通服务业及其效率内涵

2.2 流通效率的定量分析

2.3 流通效率理论

第3章 北京市流通服务业效率的现状

3.1 北京市流通服务业效率现状

3.2 北京市流通服务业效率评价

3.3 社会福利分析

第4章 北京市流通服务业效率存在的问题

4.1 投入产出水平失衡

4.2 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强

4.3 配套设施不完备

4.4 物流发展滞后

第5章 北京市流通服务业效率的影响因素

5.1 主要影响因素

5.2 实证分析

第6章 北京市流通服务业效率提升的路径

6.1 转变流通发展方式,提高投入产出比

6.2 完善商品流通网络,提升规模化程度

6.3 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流通信息化

6.4 加强智能物流建设,促进物流现代化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常态,经济增长渐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化。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流通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愈加凸显。2014年5月京津冀三地商会共同制定了“关于建立京津冀流通产业协同发展服务机制的意见”以促进三地流通产业大发展,同时北京市政府也在积极落实“京津冀流通一体化”战略,可见流通服务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目前北京市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流通服务业发展明显有些效率滞后。这个效率滞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结构上的效率不平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效率水平较高,而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的效率仍较为低下,两者的不平衡势必导致流通发展的停滞;另一方面则是流通服务业的批发零售行业已经面临发展瓶颈甚至衰退,如何实现它们的转型从而进一步促进效率提升,带动北京市经济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不想流通服务业变为北京市的经济掣肘,必须重视提升流通服务业效率的问题。而北京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从诸多方面为流通服务业效率提升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主要通过因子分析评价北京市流通服务业的效率现状,结合前人学者的研究结果得出研究问题:北京市流通服务业效率陷入发展瓶颈和结构性饱和的问题。紧接着分析造成流通服务业效率瓶颈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投入产出水平失衡;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强;配套设施不完备;物流发展滞后。从这四个主要问题出发并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劳动力和资本投入、规模化程度、基础设施投资以及物流设施和技术。通过构建时间序列分析这些因素确实阻碍着北京市流通服务业效率进一步提升,最后从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对流通服务业效率的促进作用出发,从中发现流通服务业效率提升路径主要是:转变流通发展方式,提高投入产出比;完善商品流通网络,提升规模化程度;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流通信息化;加强智能物流建设,促进物流现代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