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米非司酮埋植剂
【6h】

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米非司酮埋植剂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米菲司酮皮下埋植剂的制备及体外药物释放评价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大白鼠皮下植入米非司酮埋植剂血药浓度观察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米菲司酮皮下埋植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药效学评价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结语

综述: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进展

发表论文:大白鼠皮下植入米非司酮埋植剂血药浓度和抑制异位子宫内膜效果的观察

致谢

展开▼

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慢性和进行性妇科常见病,影响大约10%的育龄妇女。 米非司酮是一种具有抗孕激素作用的药物,可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有证据显示,米非司酮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而不会抑制卵巢功能,或引起骨质疏松和雌激素水平低下。 本研究将米非司酮装入生物降解性聚己内酯囊管(直径:2.5mm),制成米非司酮埋植剂。体外药物释放研究显示:1根3cm长非司酮埋植剂在前15天平均药物释放速度9 μ g/day,;30天后降为5 μ g/day,并可维持6个月以上。 大鼠体内研究显示: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剂植入体内7天时,血药浓度达到最高,而且不同给药剂量(不同埋植剂长度)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是相同的:随着给药剂量(埋植剂长度)加大,血药浓度峰值也趋向增高,与剂量呈线性关系。但7天后血药浓度逐渐下降,14天后除3根剂量组的血药浓度显著较高外,其它较低剂量组之间的血药浓度已完全看不到显著差异。 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剂显著抑制异位子宫内膜,且呈量效关系。动物模型皮下植入1根1.5cm、3.0cm或2根3.0cm长埋植剂1个月时,异位内膜抑制率分别为18.6±17.3%、31.5±12.7%、72.2±12.3%,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并且不再随剂量加大而显著提高抑制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剂作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长效制剂是可行的,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