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白马藏族文化研究与产业开发国际论坛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白马藏族文化研究与产业开发国际论坛

  • 召开年: 2017
  • 召开地: 四川平武
  • 会议文集: 白马藏族文化研究与产业开发国际论坛论文集
  • 主办单位: 平武县委县政府;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出版时间: 2017-11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1/2>
24条结果
  • 摘要:本文从史料出发,对历史上氐人的一支—白马氐的活动进行尽可能地历史还原,通过对白马氐在汉代的活动地域的考证,寻找汉代以后白马氐不见于史载的原因,并对东汉时期活跃的白马羌与西汉时期的白马氐之间的差异进行辨析,兼论及在晋代出现的白马胡与白马氐、白马羌之间的关系。
  • 摘要:本文拟从文献记载、历史记忆和田野考察几方面相结合来进行讨论.指出白马氐自北周末期失去政权后,不断被挤压、同化,其生存空间不断缩小,最终退缩到平武、九寨沟县、甘肃文县的高山峡谷中。这个退缩过程包括被迫从他们曾经的居住地之一江油蛮坡渡逃离。蛮坡渡这个在政治上、军身上虽未产生过任何影响的弹丸之地,却无意中成了白马人曾经美好记忆的历史承载点,也事实上成为今天白马人的祖居地之一。今天,蛮坡渡不仅是伟大诗人李白的故里,还是白马人的祖居地之一,白马氐人的文化遗址。
  • 摘要:本文通过对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白马藏族的神话、宗教的田野考察,进行对其\"他者观\"的初步探讨认为,人类学的研究,必须走进他者的世界,以他者的他者观来看待世界,才能真正消除文化隔阂,实现文化翻译,认识所处的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
    • 作者:Yu Miao,余淼,
    • 会议名称:白马藏族文化研究与产业开发国际论坛
    • 2017年
    摘要:通过总结分析,本文立足于白马文学口传文学的特点,从流传形式入手,在田野考察和文献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分析绵阳平武地区白马藏族口传文学散韵结合,以韵为主的流传形式.进而为白马藏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播做好前期工作,夯实白马藏族的文化传播基石.
  • 摘要:白马藏族之白马语,具有两种方言和三种土语.其文学依赖白马语口语而流传,因此也是白马藏族口头语言的艺术.从目前学界对白马语研究的进展看,白马藏族文学无疑受到了周边汉、羌、藏民族文化和文学的影响,现存状态具有外延性特征.在陇南川北毗邻的聚居区,白马藏族文学呈现散说体和韵说体的并存态:文县以散文为主,平武县以韵文为主,九寨沟县以韵文为主.究其成因,系白马语的甘肃方言、四川方言及其白马峪河流域土语、夺博河流域土语和九寨沟下塘区土语所维系的文学艺术,在演进、发展和积淀过程中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差异所决定.
    • 作者:Mao Yi,毛艺,
    • 会议名称:白马藏族文化研究与产业开发国际论坛
    • 2017年
    摘要:服饰是一个民族生活的展现,研究民族服饰的变化对于了解一个民族的特征有重要的意义.白马藏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独具特色。他们主要分布在四川平武、松潘、九寨沟和甘肃文县的两省交界处的高山峡谷中,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文化、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白马藏族在其很多方面都保留了其原生态的文化特征,其中服饰文化最为典型,而在服饰文化中,服饰色彩的鲜艳与和谐是一个突出的特点。
    • 作者:Yu Dan,于丹,
    • 会议名称:白马藏族文化研究与产业开发国际论坛
    • 2017年
    摘要:白马人是现今生活在甘肃和四川两省交壤处的依山而居的一群富有神秘气息的人们.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并信奉原始宗教,且很长时间不与外族通婚的习俗,使白马人保留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而服饰文化尤为重要,它是体现白马人独特民族文化的主要标志物之一.白马人服饰的款式结构独特,尤以妇女的百褶衣后背的图案独具特色,是白马藏族民族文化的符号载体,不仅体现了白马原始先民的图腾崇拜意识而且从中可以窥探中华民族早期人类深厚的历史文化寓意.笔者从2012年至2015年多次深入白马人聚居区四川的平武和九寨沟以及陇南文县等地,实地考察.通过拜访文化传承人和当地群众,发现其中白马妇女百褶衣的后背图案上体现出的生殖崇拜功能,是原始先民图腾崇拜发展的结果,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
    • 作者:Wu Hui,武慧,
    • 会议名称:白马藏族文化研究与产业开发国际论坛
    • 2017年
    摘要:白马民歌具有非常强烈的民族色彩和个性,这些都体现在歌曲的结构形态、旋法、调式调性、演唱方式方法等方面,本文拟从白马人在演唱白马民歌的特殊技巧\"颤\"和\"擞\"的角度来对白马民歌进行小视野的解读.
  • 摘要:当前,学校因地制宜地进行地域文化教育,锻造学生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修养就势在必行.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文化育人方面做了有益探索,高度重视将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引入校园工作,并结合学术研究、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来传承与创新,注重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和文化产品的开发能力锻炼,从而有效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 摘要:中华大地上的少数民族地区具有深厚的文化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丰富的文化多样性,这些宝贵的、代代相传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文化资源重要的宝藏,也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在中国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掘民族文化的价值,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合理打造成文化产业,形成民族文化品牌,既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与传统文化形成合力,共同打造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核心,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得到传承与发展,直接关系到该民族的兴衰存亡.本文拟从白马藏区幼儿园传承白马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白马藏区幼儿园如何通过培养师资、建设园本课程的策略以及学校、社会、家庭相互补充,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架构,来有效促进白马藏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 摘要: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更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办好学前教育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让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家庭、社会的作用不可忽视.然而坚定文化自信、着力提升幼儿教师核心素养,将优秀民族文化融入幼儿教育师资培养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是特色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
  • 摘要:分布于四川平武县,九寨沟县和甘肃陇南文县的白马人,其族属问题一直是学者们以及白马人自己关心的问题,多年来,学者们从不同方面对白马人的族属做了分析研究,大致的结论认为和历史上的氐人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拟对氐和白马人的族源关系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指出氐和羌都为西北黄河源头广大流域区域中所谓西戎人众多族群中的部分。区别于西戎其他族群,氐和羌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和军事能力,和中原华夏族有很多文化、商贸上的交流和军事上的冲突,因而被历史文献记载。氐和羌的区别还在于他们在生活生存地理空间和位置的分布不同。后分别向东和西南迁徙,氐羌族群的迁徙是多向的,在这个过程中也曾有过在地域分布的混杂和相互影响的过程。氐和羌最早都是游牧渔猎的生活生产方式,并因为自然环境、军事冲突等因素等的原因,有过农耕生活生产方式的经历以及游牧渔猎与农耕经济生活生产方式的交替过程。在汉之前氐和羌的生活生产方式逐步稳定下来,氐以农耕为主,兼行渔猎。羌则以渔猎为主兼行农耕,进入四川盆地后,均逐步转为农耕经济类型。在和其他民族的关系上,由于地域和迁徙的关系,氐和汉的关系较近,羌和藏的关系较近。
  • 摘要:民族的发展与融合是历史的必然,但未被识别或待识别民族也有保护他们文化的权利。这个权利来自于政府重视、学术负责以及民族政策“三个离不开”,有了这个权利才能真正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文化繁荣。一切文化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无优劣之分,对不同文化都要尊重,不能以自己的文化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特殊的民族也有他们特殊的文化和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当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魅力在逐步消失的时候,就会产生忧虑,也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民族意识。每一个民族的人,都应该虔诚地热爱自己民族文化和明确的民族意识,使中华民族大家庭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
  • 摘要:本文从白马人文明史出发,从宗教的概念、本质、特征、功能和表现形态等方面来论述白莫是宗教,而非巫术、也非苯、更非道教这一观点.并进一步阐述了白莫与巫术、苯教、道教的密切关系,从而论述白莫形成过程是一个历史过程,具有独特性.同时,对巫术与宗教不可分、白莫是巫术、白莫是苯教、白莫是道教及道教发源地等有争议的观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后,提出了自己的肤浅认识.
    • 作者:Yu Dan,于丹,
    • 会议名称:白马藏族文化研究与产业开发国际论坛
    • 2017年
    摘要:通过实地考察,本文把拥有相同母题不同地区的民间故事置于文学的同一层面进行研究,从类型切入,运用比较文学和民间文艺理论等方法挖掘同一母题下不同地区民间故事的流传和变异,进而探讨四川平武县、九寨沟县及甘肃陇南文县民间故事间相互影响和同类型民间传说中的变异特征,考察白马藏族民间故事的异质性.
    • 作者:Liu Jiping,刘吉平,
    • 会议名称:白马藏族文化研究与产业开发国际论坛
    • 2017年
    摘要:民间艺术家始终相信\"万物有灵\",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是\"万物有灵\"的符号体系.民间艺术家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天、地、人、阴阳、五行\"进行\"矛盾\"交融,以\"集合万物优点于一身,包罗万象\"的文化融合模式塑造形象,关照宇宙苍生;并在\"境由心造\"的\"展演\"仪式中,通过民间文学、民间美术的符号语言表达、标注其强烈的\"神性\"和\"灵气\",获知、诠释深刻的文化内涵,彰显、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记录、传达民族历史的变迁.从\"万物有灵\"到\"天人合一\"再到\"境由心造\",民间文学与美术共生互融,形成了民俗文化展演的三境界.正是这种现实的状态使民俗民间文化不断发展,并汇成了历史的长河传达于后人.
  • 摘要:白马藏族妇女的头饰和胸饰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头饰中的圆形\"鱼骨牌\",无论形状、大小、色彩、质地还是佩戴部位,都体现了对史前时期玉璧、骨璧或蚌璧的继承性;其胸饰的方形鱼骨牌,从质地、佩戴部位来看,应来源于史前时期的玉璜.鱼骨牌吉祥、圣洁的精神含义与玉璜、玉璧、骨璧或蚌璧通天、通灵的寓意是十分接近的,同时也包含了鱼图腾崇拜的某些因素.白马藏族鱼骨牌饰品的产生和形成,也与三苗部族的迁徙密切相关,是民族迁徙、文化传播与融合的图像符号.
  • 摘要:白马人民俗文化中传承着生殖器崇拜习俗,主要表现在百褶衣和短衫背部图案、女性的鱼饰品、池哥小腹部柱状结,用于祈求人丁兴旺、驱邪纳吉、满足审美需求等寓意.
    • 作者:Li Jing,李婧,
    • 会议名称:白马藏族文化研究与产业开发国际论坛
    • 2017年
    摘要:学前阶段是人类一生之中最为重要的\"唤醒\"时期,在此期间各种兴趣爱好将会被激发和培养,其中最容易培养的便是音乐兴趣.在学前音乐教学中引入白马民歌,对于传承白马文化,探索白马民歌在白马人聚居地学前教育方面的影响都是有意义的,同时也能够丰富白马民族成员的\"音乐储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