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与历史: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工业旧址再开发

摘要

城市特色旅游地图往往是城市营销,特别是城市历史营销的表现(Representation),比如,巴黎的旅游地图上最突出的,也往往是最为人所熟悉(作为一种集体认知和记忆)的地标性建筑,包括埃菲尔特塔、圣心教堂、巴黎圣母院、蓬皮杜中心、德方斯大门等。城市历史营销需要突出特色,强化意象,由此必须“强化对比度”,忽视背景—或者说,只将背景作为一种突出特色的需要而存在。这就涉及城市历史营销与日常生活之间关系的讨论。哈维在包括巴尔的摩研究的多篇文章中涉及这一问题,指出最后的结果往往是“马戏成功了,面包没有了”—各种城市事件表演昙花一现,但并没有实质性的改进;通过“城市更新”,收益的通常是极少数人,进而加大了社会的极化。很有意思的是,恩格斯曾经在《论住宅问题》中谈到:“资产阶级以他们的方式解决住宅问题只有一个办法,这就是问题解决了,但又层出不穷(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最不成样子的小街小巷没有了,资产阶级因为这种巨大成功而大肆自我吹嘘,但是,这种小街小巷立刻又在别处,并且往往是就在紧邻的地方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不是在消灭问题而是把问题移来移去;同一个经济必然性在一个地方产生了这个东西,在另外一个地方也会再产生它们。”—恩格斯虽然谈的是住宅的问题,却是城市更新的普遍状况(无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消费领域;特别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消费的阶段),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移动问题;在生产不同类型空间的过程中,重塑着社会的结构。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从欧美到东亚各国家和地区工业旧址的保护与更新,基本不离这一空间生产的逻辑—资本主义再生产的逻辑。所不同的,是地方社会在处理空间商品化过程中的具体差异,从社会动员、运作过程到形态审美和设计策略等的差异。这些工业旧址必须要另作他用,否则就意味着死亡;笔者曾经指出,这是一种“千篇一律的多样性”:“一律”是资本积累的规律,“多样性”是资本积累在地方上的表现,这种多样性是被迫打扮出来的多样性,具有趋同本质。真正的差异性存在于、产生于日常生活之中,存在于不同地方的人群创造性地、批判性地改变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然而,工业的空间移动和变化仅仅是漫长历史的一瞬间。产业的空间转移始终是不停息的滚滚浪潮,而人类的故事已原本太多而又将持续地不断再书写。工业旧址是20世纪人类理性和现代化典型的空间印记,它的建成环境—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被逐渐用来生产具有独特性的空间商品,用于获取垄断地租;然而,它的保护与再开发的未来最终取决于它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对于这一重要性的认知和实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