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中额窦口的处理

摘要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行保留功能的额窦开放术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1530例(2295侧)患者,其中211例(329侧)CT扫描示病变累及额窦.术前行鼻内镜检查,CT鼻窦冠状位,确定病变及范围,制订手术方案和麻醉方法.使用仪器为德国Storz鼻内镜及全套摄录监视系统.局麻或全麻下在0.内镜下切除钩突,开放筛窦,并尽可能开放鼻丘气房,开放额隐窝,用鼻内镜寻找额窦开口,用额窦钳开放窦口,用切割吸引器将窦口周围病变组织彻底清除.若其他鼻窦内有病变,同时清除其他鼻窦内病变.若同时伴有鼻中隔偏曲或鼻甲问题一并同时解决.术毕窦腔及鼻腔填塞高分子止血棉.讨论:鼻内径路额窦手术主要有钩突径路和鼻丘径路这两种手术术式。前者是由根据钩突上端附着点,寻找额窦开口。该术式对设备和器械要求高,同时,对术者的解剖知识及手术技巧要求更高。后者则是由鼻丘方向略向后上方向寻找。鼻丘径路术式由于去掉了鼻丘气房的前壁,故术野暴露清楚,0°镜下就可完成手术,优点明显。国人鼻丘气房出现率90%以上,且位置比较恒定。为保证术后额窦口开放良好,术中避免裸露骨质,窦口周边区域黏膜的保护,这一技术应贯穿于整个手术过程之中。裸露的骨质由于骨面炎症反应,肉芽和囊泡反复生长,阻碍创面愈合或使愈合时间大大延迟,且该部位的纤毛也将无望恢复。为了精确取舍黏膜和骨质,采用切割技术是必须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