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余震活动性特征及其与构造应力场关系的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

余震活动性特征及其与构造应力场关系的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

摘要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E103.33°,N30.98°)发生震惊世界的汶川地震(MS=8.0),震源深度为14-18Km.汶川地震为我国近百年来震级最大、损失最严重的地震.地震发生后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及亚洲多个地区均有震感.主震区在2.4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累计共发生余震(MS≥0)三万余次.。本文利用古登堡-里克特公式(Gutenbergand Riehter,1944)和大森-宇律公式,及得到的地震余震目录,首先计算汶川地区的截止震级。然后在此基础上计算汶川地区的p值和b值。最后在地震发生所在的区域分块进行计算,比较各个分区p值和b值的变化,来分析断层应力场的变化。计算后发现汶川地区的p值偏小于平均值,这代表了汶川地震的特殊性,汶川地区处在龙门山断裂带上,而汶川地震则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北端。汶川地震持续如此长的时间,两条断裂同时破坏,导致其余震衰减p值较小。分区域计算后可以发现两个区域的b值随时间变化几乎相同,这个结果代表两个断层所形成的机制是一样的。汶川地区余震序列的p值为0.79,而我国南北断裂带余震序列的平均值为0.91,汶川地区的p值比平均值小0.12,可能是由于该地区处于地壳厚度突变区域造成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