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地区马鞍塘组沉积与储层条件浅析

摘要

近年来川西地区马鞍塘组勘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多口井测试获高产工业性气流,前人在对该区马鞍塘组研究较少,因此针对该层的沉积、储层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①川西地区马鞍塘组其上与小塘子组呈不整合接触,其下与雷口坡组呈假整合接触,马鞍塘组底部灰岩中多含陆源碎屑,生物丰富,个体较大,主要为棘屑、腕足和双壳,与雷口坡组生物稀少,不含陆源化石,分界明显;②川西马鞍塘组海相碎屑岩物源主要来自北面的秦岭地区和南面的康滇古陆,在时间上从卡尼期开始到结束经历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的碎屑注入过程,受陆源碎屑影响,沉积物有明显变化。③马鞍塘组为受古地貌、陆源碎屑及水动力作用影响的开阔台地沉积,大邑-德阳为有利的台地边缘滩体沉积,沉积物主要为亮晶生物、颗粒滩及生物礁,向东南泥晶灰岩逐渐增厚,砂泥岩极具增加,逐渐转变为混积台地和滨岸碎屑岩沉积;④粒间溶孔、裂缝是马鞍塘组主要的孔隙类型,储集空间类型为裂缝孔隙型;⑤沉积作用、白云化作用及溶蚀作用控制了储层的发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