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28届武汉国际珠宝学术年会暨第一届湖北省珠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会议 >浙江省遂昌县好川墓地绿松石料珠的宝石学特征及工艺评价

浙江省遂昌县好川墓地绿松石料珠的宝石学特征及工艺评价

摘要

浙江省遂昌县好川墓地是浙西南地区一处较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时代为良渚文化晚期至夏末商初,是浙江省继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之后确立的又一支考古学文化,填补了浙西南地区无史前文明的空白.好川墓地入选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好川墓地的出土随葬品中,有五件绿松石料珠较为特殊,遂昌本地及周边并无绿松石出土,五件料珠的发现证明当时的好川先民与矿源地或相关文化区曾进行过实际的物质交流.五件料珠为国家三级文物,经浙江省文物局准予行政许可(浙文物许准字[2019]第6号)批准,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承担5件出土绿松石的成分鉴定和研究工作.此次研究的5件绿松石料珠来源于好川墓地M52号墓,均为鼓形饰珠,中有对钻小孔,发掘时在朱红色漆痕旁呈排状分布,可能是容器口沿部位的镶嵌或漆类物质粘附的装饰物.作为珍贵的国家文物,具有不可复制性和唯一性,必须采取无损鉴定方法.故对于本次的研究样品的测试采取了宝石学的常规测试法和大型仪器无损鉴定法.主要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超景深显微镜、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对料珠进行鉴定,从而确定料珠的成分、抛磨工艺,对玉料可能来源及当时好川地区先民的玉料加工水平进行研究.红外光谱采用反射法测试,可见5件样品均有绿松石特征峰,证明5件料珠基底均为较纯净的绿松石.XRF数据中显示微量元素钡的含量较高,与湖北十堰及周边地区出产绿松石的特征较为相似,可作为判断5件绿松石料珠玉料来源的一个可能证据,为接下来进一步玉料来源问题的研究奠定基础.通过显微照相对5件绿松石料珠进行观察,能够对当时先民的玉石加工工艺水平进行评价.5顆样品表面均有若干不同程度的蚀坑,侵蚀程度较浅,证明绿松石本身致密程度较佳,且土中埋藏条件较好;5件样品均可见定向的抛磨痕迹,和一定数量的抛磨小面,并没有完全细磨平整,留下粗磨面,证明当时的好川文化先民已经具有加工打磨长宽不大于1厘米料珠的能力;加工珠形的方式是将不规则玉料原料分多个小面打磨,直至成为一个桶珠形状,但可能尚未具备弧面打磨及抛光的能力;钻孔形状较规整,近圆形,有抛磨痕迹,指出好川墓地当时已具备一定程度的玉料加工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