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十二届南方中医心血管病研讨会 >从“毒、痰、瘀、虚”辨治乌头碱中毒初探

从“毒、痰、瘀、虚”辨治乌头碱中毒初探

摘要

目前临床常见含乌头碱成分的中药包括附子、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关白附等,性味多为辛、温.《神农本草经》首载乌头,且描述"其汁煎之名射朔,杀禽兽",谓民间常用其涂于毒箭以射杀猎物.当今民众常用乌头类植物泡酒或炖食以治疗风湿骨痛,随着火神派学说的推广,乌头类植物的临床应用愈发普遍,但其所含的乌头碱的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加上辨证不符、炮制或煎煮不当、个体耐药差异、药物产地不同等因素,乌头碱中毒引发的急危重症临床屡有发生,其主要侵害神经、心血管、呼吸等系统.西医常规治疗为洗胃、导泻、活性炭吸附、补液促排,纠正恶性心律失常,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护重要脏器等.有关中医报道建议早期予大承气汤或大黄灌服导泻或大剂量甘草、绿豆等解毒.然而,目前报道多着眼于中毒的早期解救,中毒后症状多未得到及时有效缓解,缺乏针对中毒后病机演变的理论及治则探讨,随着抢救经验的积累及技术的提高,目前乌头碱中毒患者经早期积极解救得以生还,临床病死率已大为降低,然其毒后症状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笔者审证求因,从热毒之邪致病的根源出发,灵活运用邓铁涛教授、周仲瑛教授倡导的“痰瘀相关”、“瘀热相搏”理论,以“毒、痰、瘀、虚”的辨证思路探讨乌头碱中毒后病机演变,并根据致病因素动态辨证、分期治疗,把握脾胃为本、五脏相关以应用于临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