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8年学术年会 >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劳动的边界问题研究——从“中文屋”思想实验到马克思的劳动观

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劳动的边界问题研究——从“中文屋”思想实验到马克思的劳动观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成熟,形成了对工人重复性劳动的广泛替代作用,造成了广泛的焦虑和恐慌.对"人工智能不能做什么?"这一问题,塞尔的"中文屋"思想实验认为,人工智能只具有派生意向性,不能理解和表征自然;但该实验未能正面解释人的原生意向性与自然沟通的内在原理,因而不能进一步解释,人工智能不能实现何种劳动.而这一问题却可在马克思哲学中得到说明:对于自然的认识和表征是基于人类对象性劳动,即实践活动.对象和语言则是在劳动中创造的,创造对象的过程恰恰是原生意向性与自然沟通的内在媒介和桥梁.因此,人工智能只能在人类语言的范围之内,围绕着既有的对象进行重复性生产;而人类则能够突破语言和既有对象,在自然界中摸索新技术、建构新对象,进行创造性生产.也就是说,机器所不能替代的人类劳动的"硬核"是以创造对象和掌握技术为核心的"创造性劳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