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婴幼儿乳房早发育病因探讨和随访研究

婴幼儿乳房早发育病因探讨和随访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婴幼儿乳房早发育的病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组选择2010年8-10月份湖北圣元奶粉事件后因乳房增大就诊的患儿351例,平均年龄1.4岁(<6月36例,6月~1岁119例,1~3岁196例).对照组选择同期无乳房发育的住院患儿80例,平均年龄1.3岁(<6月36例,<6月30例,6月~1岁50例,1~3岁50例),调查问卷包括患儿出生体重、喂养史、监护人美白护肤品使用情况、母孕期服用孕激素情况、居住地、母孕期农药接触情况等.记录身高、体重、乳房大小、阴毛和外生殖器情况等,均进行性激素5项(化学发光法)、子宫卵巢B超、左手腕正位片判断骨龄(G-P法)等.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随访2年以上.结果:乳房恢复正常的时间:3例男童于3个月内乳房恢复正常。351例女童中,失访45例,失访率12.8%。完成随访306例,乳房于3月内、6月内、1年内恢复正常的患儿分别为15例、175例、106例,共计296例(296/306=96.7%)。未恢复10例(10/306=3.2%),经过性激素激发试验、垂体MRI、附件彩超等确诊为非经典型McCune-Albright综合征3例、下丘脑错构瘤2例、特发性真性性早熟2例、单纯卵巢囊肿1例、蛛网膜囊肿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卵巢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龄变化均在1岁之内。两组性激素水平的对比研究,按<6m, 6m~1y, 1y~3y三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辜酮(T)在各组中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雌二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其中6m~1y组、1y~3y组有统计学差异。问卷调查表明:出生体重、母孕期服用孕激素病史、母孕期农药接触史两组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人工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监护人使用美白护肤品情况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来自郑州城乡结合部的远远高于对照组。结论:婴幼儿乳房早发育机制复杂,极少部分为器质性疾病导致。遗传易感基础上对外源性雌激素或类激素的环境污染物高度敏感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对该类患儿应长期随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