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在VMS矿床中的应用——以新疆东天山红海铜锌矿床为例

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在VMS矿床中的应用——以新疆东天山红海铜锌矿床为例

摘要

红海VMS铜锌矿床位于东天山大南湖一头苏泉岛弧带北段的卡拉塔格地区,区域上由一套奥陶系-石炭系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组成。红海VMS矿床赋存在奥陶-志留系火山-火山碎屑岩中,矿体由上部本次SWIR光谱测量采用美国ASD公司生产的TerraSpec,具体参数设置参考杨志明等(2012)。对红海VMS矿床9个钻孔(共计约5000m)的代表性样品进行SWIR光谱分析,共识别出7种蚀变矿物,包括伊利石、铁镁绿泥石、绿帘石、白云母、蒙脱石,以及少量的方解石和石膏。其中碳酸盐脉在红海钻孔样品中分布较广,但由于样品中同时含有绿泥石、绿帘石、伊利石等矿物,与碳酸盐的特征吸收峰有重叠,不易在SWIR光谱曲线中识别出来。通过SWIR光谱分析,红海钻孔蚀变矿物分带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铁镁绿泥石+绿帘石±伊利石±方解石-伊利石-伊利石十铁镁绿泥石。伊利石AlOH特征吸收峰波长范围在2196~2220nm之间,平均为2207nm,上盘火山岩盖层集中在2208~2212nm,靠近矿体及矿体下盘黄铁绢英岩带则减小至2200~2203nm左右。铁镁绿泥石FeOH特征吸收峰范围为2249~2261nm,平均2255nm,集中在2253~2257nm;铁镁绿泥石FeOH吸收峰位置变化规律较复杂,但一般靠近矿体较小。从远矿围岩靠近矿体,伊利石AlOH吸收峰变小,表明伊利石分子结构中八面体位置的Al(Alvi)变高,其形成的温度也增高。在红海VMS矿床中,可以利用这一变化规律,寻找热液蚀变/矿化中心,同时也可为卡拉塔格矿区以及区域找矿工作提供新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