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恶性淋巴瘤59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探讨综合治疗方针. 方法: 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59例小儿淋巴瘤总结分析. 结论: 本组小儿恶性淋巴瘤(ML),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占(45/59)76.3%,以中、高度恶性为多,占(38/45)84.4%,T来源29例占64.4%,合并骨髓浸润22例(22/45)占48.9%.何杰金氏淋巴瘤(HD)14例,淋巴细胞为主型6例,结节硬化型6例,混合细胞型2例. 临床分期: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按小儿淋巴瘤分期,其中期6例;期6例;期3例;期30例,以期为多,占66.67%.HD 期2例,期2例,期4例,期6例.以、期居多,占71.43%. 与成人对比,小儿ML病程短,进展迅猛,就诊时多为晚期,机能状态差,且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应在支持对症治疗同时尽快采取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因常伴肿瘤急症,入院后即刻积极抢救化疗.、期及中、高危者采用CHOP/BLM、Ara-c、MTX方案,已有骨髓侵犯的加用VM-26或BCNU,因骨髓侵犯的易导致脑侵润,VM-26与BCNU可透入血脑屏障,经统计学处理有意义. 临床分期晚,有2个或2个以上的结外侵犯,一般机能状态差、LDH高值、巨大肿块是小儿ML的预后不良因素. 化疗结束达CR、PR疗效的加用生物治疗,本组用白细胞――介素,疗程两个月,用流式细胞仪监测T细胞亚群,NK细胞及G2值.均达到免疫力提高,机能状态改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