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多期构造折返:桐柏-红安-大别造山带为例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多期构造折返:桐柏-红安-大别造山带为例

摘要

本文通过对桐柏-红安-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碰撞造山带详尽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剖析,厘定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经历了三期构造折返.它们分别是:(1)碰撞后折返:与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加厚岩石圈构造拆沉于垮塌作用有关,主要表现为早白垩世NW-SE向的伸展,具有130-120Ma的伸展峰期,典型区域是北大别ENE-WSW向展布的变质核杂岩,胶南地区NE-SW向展布的拆离正断层和WNW-ESE展布的桐柏山背形构造;其构造背景是伴随欧亚大陆东部伸展乃至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中,岩石圈尺度上大规模伸展作用对超高压变质造山带的改造.(2)造山晚期或造山后同碰撞折返:其构造展布区域主要为红安地区和中大别的经典超高压地区;古构造恢复结果表明其几何形态同样表现为育隆构造,沿育隆的两冀发育有NNW-SSE的矿物拉伸线理和沿此线理发育的上部指向NNW的剪切变形;这期伸展事件发生的时间在230205Ma左右,对应的动力学机制为超高压碰撞过程中加厚的岩石圈在造山后发生断离和拆沉.(3)同碰撞早期快速折返:这是最早一期的可识别的伸展构造事件,主要记录在高压变质岩石单元及邻近的造山带前陆地区浅变质岩区系中;近南北向的折返使相关的构造板片发育有N-S向或NE-SW向的矿物拉伸线理;沿该方向的线理,岩板顶(北)部岩石变形的运动学为上部指向N或NE的剪切变形,而岩板底(南)部的剪切变形却表现为向S或SW的剪切;这一变形特征在武当山、桐柏山前陆、红安地体、大别山南部和宿松群、大别山东北缘的桐城等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变形时间大致在255235Ma之间,其构造解释为伴随着大陆深俯冲过程中,俯冲到不同深度的变质岩沿“俯冲随道”发生同碰撞拆离折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