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古籍保护措施探析

摘要

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是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基础,是少数民族古籍事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保证。保护是基础,是古籍开发与利用的第一步,没有保护,古籍事业无法发展。若是对古籍保存或使用不当,则会对其造成逐步损坏,而一旦这些古籍的损坏从量变发展到质变,就很难J恢复原貌,即使是专业的古籍修复人员也望之叹息。如何最大限度地延缓古籍的自然老化,延长其保存寿命,已成为我国古籍专家乃至世界学者不断努力、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一般来说古籍的保护措施有两种:一是延缓性保护,一是再生性保护。延缓性保护是指在不改变原件载体的情况下,对残损的古籍文献进行修复、加固以及改善保存环境等延长原件寿命的保护过程。对已经发黄变脆的民族古籍文献进行脱酸处理,可以延长文献的使用寿命,是保存和保护民族古籍文献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方法只是延缓古籍文献的衰老速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古籍文献的永久性保存问题,因此就需要有另一种保护措施,那就是古籍文献的再生性保护。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计算机、电子、通信、复印、复制、光学、视听等技术以及图书的各种保护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古籍文献的抢救、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