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3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 >我国西南灾害链的结构、成因及强震预测

我国西南灾害链的结构、成因及强震预测

摘要

强震预测对于国内外的地质学者来说一直是一个难题。中国西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地质灾害频发,以地震为重要环节的链式灾害更是带来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开展西南地区灾害链成因及强震预测的研究迫在眉睫。西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其结构、构造展布等均受青藏高原影响;同时还位于南北构造带的中南段,是一个典型的地震多发地带。本文通过收集中国西南地区近五十年来的的灾害资料,分析了中国西南地区灾害链的结构,发现西南地区普遍存在干旱(森林大火)-洪涝(或冰冻)-地震-洪涝灾害链,即地震前2-4年强震区总是发生持续性大早,并伴随有森林大火,震前半年左右会发生洪涝(或是冰冻)灾害,继而在极旱区边缘活动断层下部发生地震,地震的同时伴有强降雨,还可能会有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震后还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当然这些灾害链不一定总是完整的依次发生。同时结合西南地区地球物理数据、气象数据及其他地质灾害数据等,发现地震总是发生在下地壳低速低阻层之上的边部、中地壳的韧脆性转换带,平面上位于高地热区外缘,与活动断裂分布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结合前人的大陆动力学理论作为指导,探讨了该灾害链发生的内因和外因,尤其是地震灾害的成因,即青藏高原下部存在热流体活动通道,热流体向东运动受到四川盆地基底的阻挡转而向南运动,形成两条高热通道,能量不断的积累、释放,造成西部腾冲一带火山地震活动强烈,东部小江断裂灾害频发,且两条热流通道上强震灾害周期性的交替发生,平均约12-16年为一周期。以此为理论依据,笔者搜集了西南地区近期气象、灾害等资料,西南地区小江断裂带附近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已经历了三年大早一小地震-异常降雨-滑坡、泥石流—异常高温-干旱,同时距离丽江7.0级地震发震时间已17年,超过平均强震周期一年,热流体能量可能已聚集到强震发生的极限,由此,对中国西南地区近期可能发生的强震进行了初步预测:在云南小江断裂带中南段宜良-建水一带今年可能会发生7.0级以上强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