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7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CGU2017) >祁连地块湟源群不同变质带的P-T轨迹及构造意义

祁连地块湟源群不同变质带的P-T轨迹及构造意义

摘要

祁连造山带北接阿拉善陆块,南临柴达木陆块,东接西秦岭造山带,西为阿尔金断裂所截,是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南往北,祁连造山带在构造上可以分为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祁连地块和北祁连造山带.祁连地块变质基底分为浅变质和深变质两部分。深变质基底主要由马衔山岩群、湟源群、化隆岩群和北大河岩群(托赖岩群)组成。本文以出露于西宁大通宝库乡的湟源群东岔沟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察及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矿物化学分析,对研究区岩石进行了变质带划分和原岩恢复,并采用传统地质温压计与相平衡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反演了研究区内岩石的P-T 轨迹,对其构造意义进行了解释。研究表明湟源群发生变质作用起因于加里东期柴达木陆块俯冲至祁连地块之下发生的陆-陆碰撞。祁连地块在新元古代末期Rodinia超大陆裂解之后已与扬子陆块分离而成为一独立的陆块,祁连地块南北两侧的柴北缘高压-高压变质带和北祁连造山带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并不是同一俯冲带中具有不同折返路径的产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