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针灸教育发展概况与思考

摘要

针灸教育和针灸国际化发展存在一种相互支持的关系,针灸教育的发展需要针灸国际化发展的推动,针灸国际化发展离不开针灸教育的支撑,二者协同发展会带来针灸发展的双赢局面.通过比较研究国际针灸教育的现状及特点,探讨针灸国际教育面对的问题及改进途径.纵观国际针灸教育现状,不难发现各国针灸教育层次多样,有针灸专业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学历教育学校;以及师承教育、短期培训、讲座、会议,随着互联网和微信平台的发展,网络课程或微信讲座。相比较而言,国内针灸教育注重教学、临床、科研并重,许多中医药大学有多所附属医院供给教学实践和临床实习,拥有国家级实验室、科研流动站为针灸的科研提供了有力保证和支持;而国外针灸教育多集中于理论教学和临床,实习地点多是在门诊,缺乏科研方面的教育,大学里面的科研机构从事临床或基础研究,尚需加强科研与临床的有机结合。围绕中医针灸,加强国内外主流医学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协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办学,促进针灸在国际上广泛合法化,使之融入到世界主流医学。各国教育机构所开设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与实践相结合为主,以西医专业课程、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和针灸专业课程为主,且西医课程课时安排比重大,缺少中国语言、文化类课程,特别是针对缺乏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医学史学习背景的外籍学生而言,仅仅重视针灸操作的教学而忽视了对中医文化、中医思维的培养和融合,不利于针灸教育国际化的健康发展。针对目前国外的针灸教育机构多样,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的现状,国家和政府应加强、加快建设高层次的国家级国际针灸培训机构。统一教师资质、翻译以及教材编写的水平,要建立从事针灸国际教育教学人员资格认证的机制,规范和杜绝涉外教学中拼凑教学、临床实习与授课脱节等现象。另外,教材的编写要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时效性。教材编写要以国际化思维和角度出发,教学内容要与临床密切联系,通俗易懂,体现时代变化,对尖端前沿要把握准确。可根据外籍学生掌握针灸理论水平与临床实际操作水平,分层次编写。适当把针灸标准化引入到教学资质水平考核中,使从事针灸教育人员在上岗之前具备统一的培训与考核标准,进而促进教育质量的管理和控制[10]。通过加强对中医针灸的标准化、规范化教育研究与标准的建立,例如,在教材、授课与针灸临床应用中应及时以相应的针灸国际标准为准绳,才能保持我国针灸医学的优势和特色,维护我国在国际针灸界的领先地位,对针灸国际教育良性发展的尤为重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