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二届羌医药学术研讨会 >四川栽培和野生型大黄五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对比研究

四川栽培和野生型大黄五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对比研究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四川栽培和野生型大黄五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差异. 方法:采用Chromasil C18色谱柱(5μm,250×4.6 m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5∶15),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 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分别在4.1~65.1、3.9~63.1、4.0~63.4、4.1~66.0、2.0~31.6 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47~102.38%,RSD均<2.56%.采用建立的HPLC方法测定茂县(两批)、北川(两批)两地栽培的唐古特三年生大黄及野生型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等6批样品中五种蒽醌类成分的总含量分别为2.33±0.02,2.42±0.03,2.88±0.02,1.63±0.04,3.51±0.07,2.76±0.06%,结果表明,栽培唐古特大黄均已达到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的药用标准,但是较野生型唐古特大黄的总蒽醌含量要低,但与野生型药用大黄相当. 结论:栽培唐古特大黄符合药典药用标准,但较野生型含量要低一些.结果可为临床应用栽培大黄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