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三十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会暨农药械交易会 >广东省水稻稻飞虱抗药性风险评估与治理

广东省水稻稻飞虱抗药性风险评估与治理

摘要

水稻是广东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2800多万亩.稻飞虱是为害广东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是一种迁飞性害虫,每年发生8~10代,世代重叠严重,主要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2种,在适宜环境下,稻飞虱繁殖迅速,造成稻株枯萎,严重影响水稻产量.长期以来,由于稻飞虱发生代数多,为害重,加上农民科学用药意识和技术水平低,连续、单一使用某种农药防治现象较为普遍,稻飞虱对吡虫啉等常用农药品种产生了严重抗药性,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威胁.从2005年开始,开展了稻飞虱对常用农药和新农药品种的抗性风险评估,采取治理措施,取得明显效果.为确认是否稻飞虱对吡虫啉出现严重抗药性,广东省根据全国农技服务中心的部署,从2005年开始褐飞虱对吡虫啉、噻嗪酮、氟虫腈的抗性监测和风险评估。2010年增加褐飞虱对毒死蜱、异丙威、噻虫嗪的抗性监测和风险评估。2011年和2013年分别增加对吡蚜酮、烯啶虫胺的监测和风险评估。对稻飞虱(特别是褐飞虱)较许多害虫更易于产生严重抗药性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稻飞虱虫体小、代数多、繁殖能力强、能长距离迁飞,二是科学用药水平低。三是一些农药品种(如三唑磷、菊酯类)施用后会引起褐飞虱发生的再猖獗;四是稻飞虱发生防治信息共享、交流程度低。五是许多农民、农药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对抗药性的为害认识和重视不够,六是宣传培训投入不足。近几年,针对省内稻飞虱抗药性的具体情况,采取了长期系统测定稻飞虱抗药性、制订科学的稻飞虱轮换用药方案、开展抗性治理示范和宣传、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一系列的治理对策,取得了明显效果,有效地延缓了稻飞虱对吡虫啉、噻嗪酮和噻虫螓等药剂抗性的发展,推迟了对吡蚜酮、毒死蜱、烯啶虫胺等药剂抗性的产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