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 >北川河流域退耕地人工植被稳定性的综合评价

北川河流域退耕地人工植被稳定性的综合评价

摘要

退耕地人工植被类型的稳定性可由生物多样性、结构层次性和功能有序性决定。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仅具有恢复生态功能的重任,同时还肩负着基因保存的功能。对位于黄河上游地区的北川河流域植被类型的研究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的阶段,往往为植物群落演替的中间阶段,此时植物层次较多,种类繁杂,为生物基因保存的最理想类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能一味强求布设顶极群落、而群落中物种数稀少的植被类型。北川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结构性与功能性是完全对应的,一般来说,天然植被的结构、功能最好,农耕地作物的结构、功能最差,而退耕地人工植被的结构、功能居中,处于过渡地位,且有随着林分年龄增加而功能随之增加的良好势头,有些退耕较早的人工植被功能已经超过了一些天然植被类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