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证治中的注意事项

摘要

从中医辨证理论出发,审清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阴血亏虚,阳明少阳络脉空虚,肝血不足,失于荣养是面瘫的首要病因,加上复感风寒之邪,致经气阻滞,经筋失于濡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阴阳的协调平衡是维持生理机能的必要条件,二者失于协调或离决,将会发生疾病。因此,在治疗疾病时要注重调节阴阳之气,在治疗面瘫时尤为重要,而任督二脉在调节阴阳二气时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面瘫症状因患者体质,病情不同而表现各异,本着疏通经络气血的治疗原则,不同的症状选取相关的穴位,而太冲穴和合谷穴是不可或缺的,从此两穴的腧穴特异性,归属经脉的循行配合使用及位置等方面可以说太冲与合谷是贯穿于面瘫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枢纽。面瘫一症,从整体上属肝肾阴虚,所以在治疗上对阴虚体质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要慎用灸法。虽灸能温通血脉,但亦有伤阴之弊,络脉阴亏血少更甚,在面瘫治疗后期往往会出现难以治愈的面肌痉挛,眼睑闰动等症。因此,医者在临床诊治面瘫时,一定要辨病机调阴阳,慎操作,对症治疗,正确使用灸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